正文 巧用圖形圖像化解生物教學中的難點(1 / 2)

巧用圖形圖像化解生物教學中的難點

理化生教學與研究

作者:許曉婷

摘 要: 高中生物學中很多概念、原理和過程都是運用圖形圖像的方法研究和展示的,利用圖形圖像法可解決許多生物學問題。本文介紹了生物課堂中如何巧用圖形圖像化解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繪圖能力的技巧。

關鍵詞: 圖形 圖像 生物教學 難點

在高中生物備考工作中,如何突破束縛學生能力提高的瓶頸,化解教學中的重難點,是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也是學生的“軟肋”。通過圖形圖像進行教學,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覺器官參與學習,還可以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使知識的難度降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通過讀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加強記憶

生物學知識千姿百態,豐富多彩的形象特征和精妙奇特的內部結構讓人應接不暇,運用圖形圖像教學,能形象直觀地展示具體內容;同時,圖形圖像所容納的信息量較大,一幅圖所容納的內容能媲美上千文字的描述。通過圖形圖像的學習,學生能夠快速獲取信息,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習效果將事半功倍。

如高中生物必修1《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一節中,酶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是本節的難點。筆者采用教材上形象、直觀的圖片和文字說明,能讓學生明確催化劑可以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另外,可在教學中結合圖片做形象的比喻,加入酶催化劑相當於給汽車找到了一條穿山隧道,借此幫助學生理解與無機催化劑相比較,生物催化劑有突出的優越性。

2.通過繪圖,讓學生自主構建知識,促進思維發展

自主繪圖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再現,用清晰、簡潔的線條,主動繪製生物簡圖,從而快速、形象地表達自己對生物結構、生物學過程的理解和感悟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利於營造師生互動的教學氛圍。

8種細胞器的形態結構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習細胞器功能的前提。筆者處理本節教學的基本模式:以問題串為先導,引導學生思考。學生利用問題串的答案和形成的知識“景觀”自主完成結構圖的繪製。

針對葉綠體提出的問題:葉綠體有幾層膜?是否都光滑?(兩層膜,都光滑)如何增大膜麵積?(類囊體堆疊成基粒)每個基粒的形狀像什麼?(硬幣)內膜形成的腔,是否為中空?以問題串的形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步自主繪製葉綠體的結構圖。如圖1。

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訓練學生繪製各種示意圖外,還可教會學生自主繪製概念圖和思維導圖。繪概念圖和思維導圖不但能明晰知識內容的內在聯係,而且是一種思維訓練的方法,有利於促進學生思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