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長此以往的體育課大多數時間在室外教學,忽視室內理論課的教學,對學生營養科學知識的宣傳教育滯後,部分學生自我鍛煉意識差、飲食不講科學、沒有吃早飯的習慣,有些女生吃飯喜歡挑食,或飯後吃零食,同時學生課餘時間很少參加體育活動和主動鍛煉,從而導致部分學生偏瘦、超重和肥胖。
3.3在體育課教學中,教師喜歡身體素質較好的學生,忽略體育技能較差的學生、喜歡學習掌握動作較快的學生,對掌握動作較慢的學生基本上不太關注,特別是漢族體育教師在教民族班的學生時缺乏語言交流,導致民族學生對動作要領的不理解而挫傷鍛煉的積極性。
3.4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對學生具有巨大的影響和導向作用,不但影響學生對體育學習態度的改變,而且影響學生身體素質水平的提高,所以評價時要以競技運動成績為主,但缺乏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的評價模式。
3.5在日常體育活動的組織和開展中,真正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基本體育鍛煉活動時間、地點、體育鍛煉氛圍沒有形成。
3.6對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指導和監督的缺乏。
4.建議
4.1每學期末,應對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學生(包括運動隊學生)給予表彰,以提高廣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從而逐步養成自覺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4.2在體育課中,應加強對學生體育理論知識和營養科學知識的傳授,
使學生了解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對這次測試中檢測出營養不良、偏瘦、超重和肥胖的學生,應經常督促他(她)們每天堅持不低於30分鍾的體育鍛煉,如開展形體練習、步行、慢跑、籃球、足球、排球等活動。
4.3平時還應注意飲食的合理性,每天應保證良好的睡眠,從而逐步改善身體形態。據有關資料記載:運動可以減肥。因為有規律性的運動可以降低脂肪固定值,從而持久地保持身體的健與美,使減掉的脂肪不再“回來”。
4.3充分運用、開發學校體育活動資源,開展形式多樣、內容多樣、適應學生鍛煉活動需要的體育鍛煉活動。體育教師要布置增強爆發力和提高體能等身體練習的課外作業和訓練計劃,如:跳繩、單足跳、多級跳、立定跳遠、在一定間隔時間內上、下樓梯、短距離的間隔跑、長距離跑等。
參考文獻:
[1]毛振明.體育教學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2]鄭厚成.現代體育與健康文化導論,2007.03.
[3]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0.06.
[4]中國學生體質健康研究組.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