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3:我明白了,最小填0,最大隻能填5,如果寫6的話商中間就不是0了而是1。所以□裏最小能填(0),最大能填(5)。
通過小組熱烈討論,同學們互相交流、互相幫助,尤其讓學困生理解題意並解答出來後,講解的同學充滿了成就感,露出滿意的笑容。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學會了傾聽,學會了求助和助人。但是在這個環節中,要避免隻對答案的現象,因此,交流之前一定要提出相應的一些要求,體現數學教師對課堂的“導”,確保小組交流的有效性。
三、圓舞曲——釋疑導學
錯誤率高的題型,在小組內解決不了,這時我該出手時就出手,組織全班展示彙報,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全體學生理清思路,達成共識。
[案例]4位老師帶60名學生去參觀科技館,票價:成人:8元;學生:4元;團體(10人及以上):5元。怎樣買票合算?請用計算說明你的理由。
生1:我認為分開買,老師買成人票,學生就買學生票,結果是:8×4+60×4=272(元)。
生2:我認為全部買團體票,結果是:5×(4+60)=320(元)。
師:哪種買法更合算呢?
生3:老師與學生分開買更合算。
師:真的嗎?同學們要注意,學生票4元,當然最便宜,老師票要8元,最貴,而團體票隻要5元,你能不能用上它呢?
生4:我覺得向60名學生中借6名學生與4位老師合為10人,購團體票,其餘學生買學生票,這樣更合算,結果是:
5×(4+6)+(60-6)×4=266(元)
生5:我有問題問生4為什麼要借6名學生與老師合在一起買呢?
生4:因為10人及以上,就是10人或10人以上可以買團體票。
生6:我要提醒大家解決購票這類問題時,一定要看清題目,把所有方案算出來看看哪種方案最合算。
試卷評到此時,作為老師的我,欣賞著他們的激烈而友善的爭辯,感受著他們分析問題由模糊到清晰的過程,享受著他們構建知識的快樂。這樣的試卷評研課,變以往的“一言堂”為“多言堂”,為學生的積極展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老師在難處、易錯易混處適時適度的釋疑引導,學生就能很好地糾正錯誤,掌握知識,增長智慧。這也讓我體會到隻有充分“放手”,才能真正享受欣賞學生的樂趣。
四、回歸——互考互評
真正的學習一定是孩子們專心投入的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強化並協調孩子們的互動。當孩子們正在相互互考互評的時候,我們就應淡出他們的視野。他們就會體驗到自己學習的價值和自身學習的潛能,並願意把這種潛能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一點,從同學們爭論和探討的熱烈程度就可以看出來。很多時候,我們自己認為完美的課堂,正在自我陶醉的時候,用你的考評檢測學生,就會發現情況並不容樂觀。因為你自己的體驗和學生的掌握程度並不一致。但讓學生互考互評,情況就完全不同了,他們真實地參與並體驗了糾錯的過程,能夠留下深刻的學習體驗。因此,這一回歸學習本質的互考互評活動得到學生的喜愛並積極參與。
每次試卷評完,我都會根據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易錯點,讓學生在小組裏互相出一些練習題,進行二度練習。由於學生的積極性高,他們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能力,真正想學,愛學,會學。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相信在適合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在生本教育實踐的引導下,在“學·導·用”教學模式的強力推動下,廣大數學教師見仁見智,會有自己的教學智慧與教學探索。以上隻是筆者在課改新理念下對小學數學評研課所做的教學探索,寫出來,希望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大家對數學評研課的興趣和對數學糾錯能力培養的重視,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與指正。
參考文獻:
[1]朱一凡.基於小班環境下培養高段學生自我糾錯能力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08:479.
[2]崔倩倩.自主性小學數學作業“後設計”模式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11.5.
[3]孫淑敏.基於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D].河南師範大學,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