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從的人有的知道俞伯牙到這裏的目的,就說:"大人,一年前的約會,誰還能記得?隻有大人能不遠數千裏趕來,還一天都不晚。"
"我了解他。定是家中有不能脫身之事,我們去他家。"俞伯牙說著就起身。
走出十餘裏,俞伯牙迎麵遇到一龍鍾老者,在問路的交談中知道他就是鍾子期的父親。俞伯牙向老人說明了來意。
老人流著眼淚向俞伯牙敘說了鍾子期臨終時的請求,最後說:"你來的路上,離江邊不遠的新墳,那、那就是他,他在那裏接你啊!"
俞伯牙聞言,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俞伯牙醒過來後,跟著鍾父來到新墳之前,不禁放聲痛哭。他將瑤琴取出,盤膝坐在墳前揮淚彈琴,淚水隨著琴聲就像泉湧一樣。一曲彈完,俞伯牙雙手舉琴往墳前的祭台用力摔去,珍貴的瑤琴被摔得粉碎。
俞伯牙向墳墓喊道:
"賢弟啊,你接我,我來了。我來了!我來了……"
鍾子期與俞伯牙之間的故事流傳千古,被人們視作友誼的象征,這除了他們互為知音、互相欣賞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們都是以誠待友、重諾守信的人。
公元前4世紀,在意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法律被判絞刑,將在某個擇定的日子被處死。皮斯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裏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麵,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歉意,因為他再也不能孝敬母親了。
國王被皮斯阿司的孝心感動了,便答應了他的要求,但交換條件是,皮斯阿司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這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做到的條件。假如皮斯阿司一去不返怎麼辦?誰願意冒著被殺頭的危險來幹這件蠢事呢?
這個消息傳出後,有一個人表示願意來替換坐牢--他就是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
達蒙住進牢房以後,皮斯阿司就趕回家與母親訣別,人們都靜靜地等著事態的發展。日子如水一樣流逝,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卻音訊全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司的當。
行刑日是個雨天,因為皮斯阿司沒有如期歸來,隻好由達蒙替死。當達蒙被押赴刑場時,圍觀的人都笑他是個傻瓜,也有人對他產生了同情,更多的人卻是幸災樂禍。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麵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了。膽小的人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聲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這真正是人世間最最感人的一幕,大多數人都以為自己是在夢中,但事實不容懷疑,皮斯阿司已經衝到達蒙的身邊,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國王知道了這件事,他親自趕到刑場,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如此優秀的子民。喜悅萬分的國王立即為皮斯阿司鬆了綁,親口赦免了他,並且重重地獎賞了他的朋友達蒙。
不為謊言找借口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
誠實、正直與信譽是一個人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位父親在教育孩子時曾經說過:"絕對不要說謊,一句謊言也不可以說。隻要說一句謊言,就必須說15句謊言來掩飾。"
一句謊言需要15句來掩飾,這15句謊言又各需要15句來掩飾,那就是225句,這225句謊言中的每一句,也都需要15句謊言來掩飾,那就是3 375,3 375再乘以15,等於5 0625……不要為謊言尋找借口,而是應當把說謊的精力放在改正錯誤和解決問題上。有一句俗語叫做"紙裏包不住火",是謊言,總會有被揭穿的那一天。
佐琴科上學讀書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時,教師把每次提問所得的成績寫在記分冊上,為他們打上分數,從5分到1分。
佐琴科進學校的時候,年齡還很小,上的是預備班。當時他才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