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方式也是有慣性的,也許開始時,你需要勉強自己才能做到樂觀。但當這種思考方式養成習慣時,你就能自然而然地變成一個積極開朗的人,總能看到事情光明的一麵,就像和田一夫以及他的員工一樣,在有意識的"心靈訓練"中,戰勝悲觀、失望等負麵情緒,充滿信心地麵對種種困難,微笑著麵對自己的生活。
凡事多往好處想
縱聲歡唱的人會把災禍和不幸嚇走。
--西諺
樂觀的人,凡事都會往好處想,他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而充滿了快樂和希望。悲觀的人看不到生活中積極和光明的一麵,他們的生活也因為自己這些消極的想法而變得黯淡無光。
中國有一位著名的國畫畫家俞仲林擅長畫牡丹。
有一次某人慕名買了一幅他親手所繪的牡丹,回去以後,很高興地掛在客廳。
此人的一位朋友看到了,大呼不吉利,因為這朵花沒有畫完全,缺了一部分,而牡丹代表富貴,缺了一角,豈不是"富貴不全"嗎?
此人一看也大為吃驚,認為牡丹缺了一角總是不妥,拿回去預備請俞仲林重畫一幅。俞氏聽了他的理由,靈機一動,告訴這個買主,牡丹代表富貴,所以缺了一角,不就是"富貴無邊"嗎?
那人聽了俞氏的解釋,高高興興地捧著畫回去了。
同樣一件事情,但因角度不同、看法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認知。讓我們凡事多往好處想,以至少生煩惱、苦悶,而多有喜樂、平安。
總之,幸與不幸其實隻是想法上的問題。一般說來,感到幸福的人,通常都以一種樂觀的態度來麵對事物。相對的,感到不幸的人通常都抱著悲觀的態度。事情往往還沒有發生,他們就會在腦海中預想壞的結果。
18歲的英格麗·保曼夢想成為一名備受矚目的大明星,這一次,機會來了,她收到了皇家戲劇學校的麵試通知。
進入考場後,英格麗·保曼一絲不苟地表演著精心準備的小品。但無意中朝評判席上的一瞥,使她大失所望。
她看到評判員們在漫不經心地聊天,說笑著,比劃著,一點兒也沒有在意她的表演。英格麗·保曼絕望了,甚至連後麵的台詞也忘掉了。
忽然,她聽到一位評委說:"好了好了,謝謝你,小姐!下一個……"英格麗·保曼腦海裏一片空白,眼前的世界一下子模糊了。
她走到一條河邊,想在那裏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因為河水太髒,臭氣熏天,最後動搖了。第二天,她收到了皇家戲劇學校的錄取通知書。
若幹年後,英格麗·保曼與那位評委邂逅。
說起當年的情景,那位評委立即瞪大了眼睛:"真是天大的誤會!那天你一上台,我們就一致認為你被選中了。你是那麼自信,我們都很欣賞你的台風。我對另外幾個評委說:'好了,別浪費時間了,叫下一個吧。'"
事情往往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有時候我們隻需要停下來,弄清事情的真相,我們就會發現原來是自己過於悲觀,把事情想得太壞了。而擁有快樂和成功生活的秘訣就是凡事多往好處想。以一種樂觀的態度對待所有生活中已發生或未發生的事情。
丹麥著名的童話大師安徒生寫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偏僻的鄉下住著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點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老頭牽著馬去趕集,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換了一隻羊,再用羊換來一隻肥鵝,又把鵝換了母雞,最後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在每次交換中,他都想給老伴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