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另辟蹊徑(1 / 2)

洪衍武的廁所出名了。

就因為太好了,一傳十十傳百,影響力迅速擴大。

很快超出了盆兒胡同和福儒裏範圍之外,成了整條“白紙坊東街”口口相傳的新聞。

而茲要體驗過的人,幾乎都被這樣高級且人性化的廁所征服了。

於是不局限於兩條胡同內,越來越多的人,把這兩處的廁所當成了首選的方便地點。

特別是女人和為了“上大號”的人。

隻要時間允許,哪怕自己家離得遠一點也要來這兩處廁所解手。

其實這樣的追捧很正常,因為這可是蠍子拉屎獨一份兒啊。

誰不願意上幹淨,舒適的廁所啊?

誰又願意待在臭氣熏的地方找虐啊?

哪怕是這時的人們,衛生習慣還難以與廁所設施配套。

在新廁所仍舊會普遍發生煙頭隨處扔,隨地吐痰,有人不衝水的現象。

那這樣的廁所也是堪稱享受,比那些待著純屬受罪的地方強太多了。

所以邊大媽作為居委會負責人,算是真正露臉了。

她被福儒裏的老百姓當成了籌劃此惠民之事的大功臣,上街都被人誇。

老太太自然是容光煥發,笑得嘴都合不上了。

街道李主任也是相當高興,尤為自得。

因為年底寫工作總結,他可是有拿得出手、實實在在的工作成績了。

受上級表彰是大概率的事兒。

隻是話回來了,什麼事兒終究是難盡善盡美。

就因為這兩處廁所檔次太高了,與別處差距太大了,也由此產生了新的矛盾。

比如,白紙坊街道範圍裏其他居委會瞅著眼紅啊。

也紛紛來街道申請資金,要求照樣改建廁所。

可李主任手裏哪兒有錢啊?

他就不得不跟這些嘴皮子頗有功夫的老太太們去解釋,費的吐沫多了去了。

而清晨、傍晚屬於人們如廁高峰時段。

由於知道廁所好處的人越來越多,每這兩個時間段,兩處新廁所都是幾乎不歇氣持續的排隊等候。

廁所保潔員的工作負擔更是由此驟增。

於是盆兒胡同和福儒裏兩條胡同的居民不滿了,看廁所的兩口子也有點不樂意了。

邊大媽和洪衍武一商量,隻能根據新形勢采取了新對策。

那就是一邊給盆兒胡同和福儒裏的居民們頒發免費入廁證。

另一邊開始實行廁所收費製度,來控製人流。

具體來,就是盆兒胡同和福儒裏的居民每戶發兩個帶繩的免費票證。

上廁所可以帶在脖子上去,誰要是沒有呢,那就得收費。

金額是每人五分錢,用以貼補廁所保潔員的額外工作。

這麼一來行了。

盡管不滿的聲音喧囂一時,有人嫌帶證上廁所太麻煩,有人想不通為什麼上個廁所也要花錢。

可如此,總算維持了廁所的良性運轉,把人流降低了下來。

而走到了這一步,洪家做善舉不出風頭,讓功於居委會的好處,也同時顯現出來了。

否則,別看就收這麼幾分錢。

絕對會有人懷疑洪家人別有用心,他們蓋廁所是為謀私利。

同樣是這個九月,洪家年青一代的境況也有了很大的改變。

洪家孩子們在學業和事業上開始升級,幾乎都由此步入了新的人生曆程。

就拿洪衍茹來吧。

這丫頭大學四年上完,終於迎來了畢業分配的時刻。

這也就意味著她要走上屬於自己的職業道路,開始為社會創造財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