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收獲(2 / 2)

能找到的,幾乎都是肉聯廠供應的凍肉。

就這些東西,除了得先緊著回族同胞,還得緊著名家老號呢。

所以京城的羊雜湯一直在走下坡路,商家很難再用新鮮的生料烹製。

要有好材料,還留著做爆肚兒、涮羊肉、燒羊肉用呢,對不對?

於是京城的傳統白湯雜碎也就逐漸消失了。

真真正正變成了低層次的玩意。

湯色不白,也吃不出羊雜的香味和綿軟。

最後,就變成了跟喝豆泡兒湯似的,必須加芝麻醬、辣椒油、韭菜花和醬豆腐來調味。

到這兒就得問一句了,豆泡兒湯為什麼要這麼喝?

不就因為太素,滋味寡淡嘛。

可見這樣的雜碎湯味同嚼蠟啊。

唯一的好處,也隻剩下價錢便宜了。

而相對的,太原的羊雜割就不一樣了。

當地用羊肉做主料的大菜沒京城多,本身又產羊。

這樣,太原就保持了最正宗最香醇最綿軟的羊雜割做法。

這裏的羊雜割,口感香嫩,羊湯鮮美,不但湯裏有粉絲,還可放羊肉,並不全是雜碎。

那吃起來,再配上個蔥油餅,當然過癮了

別看是炎炎夏日,太原人也依然趨之若鶩。

白了,凡備有早餐的飯店,都有羊雜割,這就是太原餐飲業特點。

他們對羊雜割的酷愛,真就跟鄭州人吃胡辣湯似的,沒有不行。

至於山西的麵食水平就更不用了。

不有句老話嘛,“下麵食,盡在三晉”啊。

太原麵食店,別看是1976年創辦的,曆史短了點,但確實牛啊!。

人家隸屬國營係統,是為了服務省會創辦的,。

成立之初把最好的師傅給調動來了。

經營品種那叫一個多不勝數。

涵蓋燒麥、土豆片栲栳栳、蓧麵魚魚、碗托、貓耳朵、不爛子、桃花麵、包皮麵、剔尖、熗鍋麵、打鹵麵,還有各種燒餅……

下聞名的刀削麵隻是其中之一。

要論營業紅火的程度,更了不得。

這家麵食店一就能用掉5袋麵,相當於5100碗麵!

所以凡是外地人來太原,一般都會被推薦到這家店來品嚐正宗太原麵食。

想想吧,這是什麼光景?

真的,洪衍武在太原一個月,基本上每早起得喝羊雜割或是頭腦。

晚飯也多是太原麵食店來解決。

那越吃越愛吃,能不動心思嗎?

一琢磨,要能把人給拐走多好啊?

無論單位的大食堂,“北極熊”餐廳,還是家裏的“大酒缸”,這都用得上啊。

所以他就跟開始給人下餌了,非要以重金把人家挖走不可。

可人家國營老廚師,豈能輕易動心啊?

隻有在家鄉混不住的,才會背井離鄉討生活呢。

這樣大半拉月過去,洪衍武沒挖到一個人。

唯一的收獲,也就是跟在花城弄太爺雞秘方似的。

花錢交學費,順手把林香齋的“過油肉”和“糖醋丸子”給學會了。

但羊湯師傅和麵食師傅的巧妙,卻都不在炒鍋上。

茲要人家不肯去,他可就沒轍了。

好在不甘心下,他倒懂得變通。

覺著你們本人無欲無求,但總有家裏人吧?

他就拿著“北極熊”科長的身份又跟人家談。

您幾位誰家親戚有沒工作的,去京城吧。

到了京城我給解決工作,包吃包住,月薪至少一百塊。

看幹得好賴而定,連戶口、住房也不是不能解決的。

唯一的條件老師傅們也得跟去,花倆仨月的時間把我的人教會了才能回來。

但絕不白去,除了管吃管住,一人五千塊,重金酬謝。

還甭,這麼一來,可真管用了。

這不,一個羊湯師傅,倆麵食師傅就被動了,每個人都各想各的法子給弄了假來。

一人帶著一個自家或是親戚的孩子,決定跟著洪衍武跑一趟看看。

所以真到動身回京的那,洪衍武的隊伍絕對浩浩蕩蕩啊。

五輛拉滿了貨物的大卡車不算,還有拉人拉行李,洪衍武自己包的兩輛麵包車跟著呢。

不能不,這子一走,太原的地都露了土坷垃了。

而且後麵,還有“菜刀”、“三蹦子”帶人繼續替他猛刨哧呢。

聚斂到這種程度,難道還能叫“鏟地皮”嗎?

不,這是在挖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