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料,孫婆婆果然在書室找到了小龍女,隻見她一手捧書,一手執棋,出神地注視著棋盤,久久不下一子。孫婆婆不欲打擾,便靜靜地回身去取茶水,原來桌旁的茶杯早已透底。
待為小龍女添滿茶水,將茶壺放置一旁,候立在一側不久,小龍女突然略有所悟般扯開一絲笑顏,然後將手上執了許久的棋子放於棋盤上。可惜孫婆婆不懂棋弈之道,隻好趁這間隙輕聲呼喚她。
小龍女方才發現孫婆婆在旁,"孫婆婆,有何事?"
"姑娘,我是來和你說聲小楊過醒了,傷勢也好得差不多了,不知你何時收他進門?"
雖奇怪孫婆婆的急迫,但仍是淡淡地回道,"何時都可以,你隻要待他好全了,便帶他來找我吧。"
"姑娘,我問過小楊過年齡了,他下個月便十四了,隻比姑娘小四歲,姑娘若收他為徒,似乎年齡有點相近,我看不如代師收徒吧?"孫婆婆邊說邊小心地留意小龍女的神態,可惜小龍女麵上平靜如水。
"代師收徒?不行,本就已經叛逆門規了,怎能不經師傅同意代師收徒呢!至於年齡問題,反正我們一生都不會離開古墓,何必在意。"
孫婆婆心急於說服小龍女,不禁言出忌諱,"話雖如此,隻是收留楊過乃是我的罪過,況且,姑娘一生隻小姐,莫愁和我三個親近之人,小姐是姑娘的長輩,莫愁姑娘又在姑娘幼小時離去了,我又快隨小姐而去,難道你不想體驗一回如平常百姓家姐弟般的手足之情嗎?"說完,孫婆婆便驚覺失言,唯恐惹惱小龍女連累楊過。
手足之情?倘若是習練九陰真經,研習道禪典籍之前的小龍女,肯定會斥責孫婆婆遊說她違背十二少,隻是如今心境日漸平穩的小龍女卻若有所思,不禁回問道,"姐弟手足之情?是指師姐,師弟?"
眼看小龍女動搖,孫婆婆連忙繼續解說手足之情,親情的珍貴和可遇而不可求,終於說動小龍女鬆口容她再行考慮。
自從內功大成以來,小龍女的武功修為便如水推石磨般,點滴而行,她明了是由於玉女心經存在嚴重缺陷的原因,隻是她無法習練需兩人合練的玉女素心劍法,雖能沉著研習典籍,以期提高武學素養,致使心境圓滿,但進境頗慢。今孫婆婆一言雖欠妥當,但卻提醒了她還有多情一法。因她自小習練玉女心經,養成了冷淡少言,心無多緒,平靜無波的性格,如能在研習道禪典籍的同時,再輔之親情體驗,想必會有所改善。
不提小龍女的思索,這邊孫婆婆得到小龍女同意考慮的答複後,便高興地去找楊過報喜,仿佛小龍女答應了一般。不過也不怪孫婆婆肯定,小龍女自來是堅定固執的性格,如若不是自己想通,旁人再花言巧語,都難動搖她幾分。
楊過自行用完飯菜後,便不耐躺在床上幹等,本想前往書室探聽龍兒的回答,但思及現下乃初進古墓,不應懂得古墓的秘道機關。遂隻能在石室中煩躁地繞著石桌轉圈,一會覺得不應拘於世俗,即使是師徒,他也定要龍兒為妻;一會又覺得不應讓龍兒再受世俗侵擾,如是一味堅持不拘世俗,反而落了下成;一會又想到若是黃老邪遇到似他這般機遇,也定會感謝上天,不再讓妻子有任何離開自己的可能。
正當他焦躁地幾近衝出石門之際,猛地感應到有人靠近,立馬躺回石床,要知道他如今可是個全身受傷的小孩,哪能那麼精神地繞圈!
孫婆婆一打開石門就見楊過躺在床上忍痛期待著結果,滿意於楊過乖乖用完粥菜,便將與小龍女的交談盡數告知。楊過一如孫婆婆般喜笑顏開,以他對龍兒的了解,雖不知為何龍兒會這般容易改變主意,但一旦遲疑思索,便十之八九會同意。思及此,滿麵笑容漸漸消失,想當初郭伯母便利用此點,致使龍兒在仍不甚明了為何與他一起會令他名聲受損,前途盡棄的情況下獨自離去。
今生,隻要能和龍兒一生一世不分離,即使對孫婆婆耍了手段,他也不悔!
轉眼又是數日過去,楊過已能下地自如行走,孫婆婆便將他帶去書室尋小龍女。
楊過一見到龍兒就如小孩般笑容滿麵地衝她喊道,"小龍女姐姐好!"
小龍女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在你養傷期間,我已將玉峰漿送至重陽宮,並與長春真人說了你投入古墓的事情,他雖不同意,但是打不過我,就將你逐出全真教了。現在隨我去拜見祖師婆婆。"
門派重地,孫婆婆一向不踏足,便輕推時不時發愣的楊過,讓他趕緊跟上。
楊過雖好奇龍兒竟然知道為他去給全真教一個交代,還能打敗丘處機,但眼見龍兒踏出石室,不禁對孫婆婆笑笑,連忙小跑至龍兒身後,佯裝怕黑借機扯住她的衣袖。
小龍女看著他的小動作,心知他乃小孩怕黑看不到路之故,思及姐弟手足之情,便執起他的手,牽著他往前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