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日晚間,衛相夫婦二人並長公主一行人便來了成都。
長公主因為夫婿留在京都,這次也沒有伴駕來成都避暑。自知道了華瓊小產這個消息,便十分著急,加上駙馬也十分心急,便陪著公婆二人一起來了。這小姑子今年似乎有些不太順當,前些日子剛剛遇上刺客,雖然無礙,還是修養了好些時日。這次更是令人擔心,竟然好好地便掉了孩子。
也不知道華瓊該如何傷心呢?長公主想著華瓊的性子,歎了口氣。
她的小女兒年紀雖小,卻知道母親不怎麼開心,摸著她鬢邊的頭發,嘻嘻樂著。章華長公主微微放下心事,陪著小女兒拆著九連環。
這麼一來,這一路便安定了許多。長公主不願意去想衛相夫婦的馬車裏是何氣氛,隻是想著夫君剛知道消息派人去請慕宏一同去成都時,卻被告知,慕宏前日已經出發去烏江堤壩時那憤怒的臉色。
衛華章乃是書香傳世的衛家第十二代孫,國中赫赫有名的才子。三歲能吟,四歲能誦,五歲便能寫詩。他比章華大上兩歲,或許是緣分使然吧,陛下的長公主出生後定下的封號竟然與他同字。當時衛相尚是禮部侍郎,上書請罪,要替長子改名。
當時的聖慈太後聽說了,卻覺著有趣。見著了那粉雕玉琢的小童更是心生歡喜,有心讓他尚了公主。陛下不敢違逆自己母親的意思,卻也沒有立時下旨,直說要再看上幾年。可是朝中各家早就得了風聲,好些有閨女的人家也都跟著觀望。如此便是十幾年的時光,那個總角小童文采斐然,才名日顯,漸漸竟有了些年輕儒生之首的意味。每次入宮,太後與皇後皆要見見他。眾人如何不知其深意,隻歇了結親的心思。
當初,衛華章十七歲時參加科舉,一舉拿了一榜第二名。在金鑾殿上,他更是鎮定自若,一身紫衣玉帶,襯得整個人豐神俊朗,且才華出眾,令人信服。誰也不會想到,最為得寵的大長公主便躲在那後麵,悄悄的看這個祖母給定下的夫婿。隻那一眼,她便知道,這個溫文爾雅的少年是她的緣。
可是,如今,這麼個最講究氣度的夫君卻被慕宏氣的幾次失了風度,不顧形象的要如武夫般去同妹婿動手。
哎,也不知道這慕宏怎麼回事,平日裏待華瓊十分體貼,這些日子竟然是全然不顧了。再有長公主多有眼線,早就知道安王妃這些日子同華瓊不太對付,竟然連旭兒也抱走了不與華瓊一塊。
長公主不願去婆母跟前多嘴,隻是暗暗想著,若他們到了成都,安王妃還是如此作為,那可就不怨自己的婆母要發作了。
這母女見了麵自然又是一番心疼,長公主並不跟上前去,隻是將幾個丫頭問了個清楚,這才知道華瓊已經是好幾日沒有看見旭兒了,那日昏倒也是一時氣憤難當才如此的。這些丫鬟都是華瓊自娘家帶過來的,自然毫不隱瞞,且還都有義憤,直說,若不是那樣,小姐這一胎怕是也不會保不住。
章華聽到這裏有些出神,她身邊的春儷便揮手讓丫頭們退下。
“春儷,你也是見過安王妃的,你說這事怎麼就透著些古怪?”章華轉頭問。
春儷心中一緊,連忙說:“公主,依奴婢看,這裏麵怕是有些別的因由。”想了想才說:“公主莫要擔心,待奴婢再去打探一二。”
章華隨意的點點頭,眼睛卻看著那紫檀香爐,麵色有些凝重。
春儷就是在宮中長大的,自然有許多的故人在這裏。不出半個時辰,便麵色有些焦急的回來了。她揮手讓服侍的丫鬟們都退下了,輕聲在章華耳邊說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