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風定了定神,平順了氣息再緩緩道:“早前一兩個時辰,李輔國帶著左右羽林軍和千牛衛大將軍獨孤良所領的宿衛軍突然闖入後宮,活捉了越王李係及支持者百餘人,張皇後聞風而逃,逃入了延英殿向皇上求救。誰知道李輔國竟然帶兵持劍闖入,就在皇上麵前數落了張皇後的罪狀,一劍刺殺了她。病重的皇上經不住嚇,竟然駕崩了。後來李輔國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趁宮中混亂之際,把越王李係和張祥翰也誅殺了。命人迎接咱們的太子殿下入宮跪接遺詔,同時將皇帝駕崩之事詔告天下。令百官入朝哀悼。”
瞬息風雲萬變。獨孤靈感到心驚肉跳。雖然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但她還是感覺到了恐懼和悲涼。弑弟逼宮,這未免太狠了些。皇家難道真無親情嗎?昨日的李倓,今日的李係,皇權的爭奪非要付出血的代價嗎?
獨孤靈總算明白了李豫的用意,中秋節家宴他對李輔國的禮遇,就是為了今天?他的那一聲“尚父”叫得太有價值了,它的價值等同於一個皇位。他不用出麵,一切都有李輔國幫他做壞人。李豫的權謀實在出乎她意料之外。
“郎君,我真是低估你了。”獨孤靈心中這樣呐喊著,兩行清淚卻莫名其妙落了下來。
弄月驚道:“怎麼啦?娘娘,你怎麼哭了?這樣一來太子殿下就坐穩了皇位,這是件大喜事啊!你怎麼反而不開心?依奴婢想,太子此時肯定……”
吟風對弄月使個眼色,不讓她繼續往下說。弄月識趣地閉緊了嘴巴。
延英殿。百官跪拜殿外。李輔國打開門,皇太子李豫哀容慘淡地緩緩地步出延英殿,身後跟著楊傲、李泌李大人和千牛衛大將軍獨孤良。李輔國聲淚俱下地宣布:“皇上駕崩了!”
百官哭跪地麵。李輔國又從袖管裏取出一份遺詔,大聲宣布:“皇帝陛下遺詔在此,太子殿下接旨!”
李豫忙在李輔國麵前下跪:“兒臣領旨。”
李輔國展開詔書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皇太子李豫文武兼備、仁德愛民,自安史之亂臨危受命天下兵馬大元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收複東西兩京,平定叛亂,功不可沒,使朝廷內外上下歸心。皇太子李豫深肖朕躬,可以承宗廟。布告天下,鹹使聞知。欽此。”
李豫高呼:“兒臣遵旨。”他自李輔國手中接過了詔書,威風凜凜地站了起來。
李輔國忙率先朝李豫下跪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百官中十之八九都是李輔國的黨羽,見李輔國已下跪,也齊刷刷跟著下跪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皇權的交替就這樣順利地完成了。
文武百官對李豫繼位並沒有太多臆測,因為李豫本是戰功顯赫的皇太子,朝廷上下對他甚是心服口服,當日隻有李輔國與張皇後與他作對,如今連李輔國也支持李豫登基,其他人更無話可說了。
至於唐肅宗李亨的駕崩,雖然多少令人意外,可是李亨因錯殺親兒也病了這許久,此時駕崩似乎也在情理之中。隻不過對於張皇後及越王李係、張祥翰的死,私下裏多少有些閑言閑語傳出來。可是新皇登基已成定局,李輔國權傾朝野,那少數心中有異議的人又豈敢當眾評議呢?不過嘀咕兩句便隨大流滾滾而去了。
登基當日,李豫身穿龍袍,頭戴冕冠,左手攜著沈珍珠,右手挽著獨孤靈,豐神俊逸地登上皇帝的寶座。鍾謦和鳴,中和韶樂優揚而莊嚴地響起,旆旗飄飄,文武百官齊刷刷地跪倒在政宣殿內外,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豫宣旨:年號大曆。封沈珍珠為皇後,獨孤靈為貴妃。崔妃、德妃、淑妃、賢妃為四妃。其餘昭儀、淑儀、婕妤、嬪等無需贅述,人數不夠者另擇吉日選秀充實後宮。
又封李輔國為宰相,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宦官宰相,可直接上朝參與議政;兵權依然在握,掌管左右羽林軍。而楊傲和獨孤良則負責統領皇上的近身宿衛軍。借以鉗製李輔國。龍武大將軍陳玄禮負責保衛京畿重任。郭子儀封汾陽王,吐蕃擾境,克日出兵。獨孤穎則封為工部尚書。
百官謝主隆恩,不勝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