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擇人而助(1)(2 / 2)

若是厲言正色,或十分公式化,或公然地向對方表

示,你不會待他如過去的遷就,請他凡事自己決定和實行。這樣,當然會弄巧成拙,對方一定以為你嫌他煩,或是要獨自邀功,對你的好印象當即打折扣。

不妨婉轉和間接一些。例如對方要求你照例伸出援

手時,可以打趣地說:“其實這件事很簡單,你一定可以應付自如的,被我的意見左右可能不妙。”這番話是間接在提醒他:一個成功人士,必須獨立、自信。何況,這樣說一點也不會損及大家的情誼。

主動分享別人的歡樂和痛苦

同情是生活中的綠洲,安慰是人生路上的雨露。該

得到同情的是善良而不是醜惡,該得到安慰的是強者而不是懦夫。

交際的天才在於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體諒別人的心情。主動分享別人的幸福和不幸,關心別人的命運,幫助別人,對待別人的生活像對待自己一樣。這是人類認識中最敏感的範疇之一,它所認識的不是思想,而是別人的感情和心情。席勒所說的“把別人的感情當成自己的”這一觀點是對待別人的正確的、惟一可信的立場。一個易與別人產生共鳴的人,一般說來是富有同情心的、敏感的、會關心人的。他能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表現出來。

可是,怎樣才能在對方身上找到“核心”呢?怎樣

才可以“捕捉”到他那像神奇的變色龍一樣不斷變幻的東西呢?事實上,在生產班組集體裏,在大學生圈子和其他地方,你們的某個朋友會被公認為是成熟的、嚴肅的、聰明的、有權威的、天才的、有專長的,可是在家裏,他表現出來的卻是另一些品質:他應當是個孩子、兒子、助手,要溫順、多情。要是他扮演不好其中的某個角色,那就會發生衝突。一般說來,我們的威信在於認清伴侶的作用或者強迫他去適應為這個角色所提供的環境。

交際之美最鮮明地表現在勞動的創造性中,人隻有

通過勞動才能充分確定自己跟其他人的關係。然而,真正的交際藝術並不僅僅局限於勞動的創造性,還應當具有富有吸引人的、美的智力。

智力的發展狀況直接取決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是采

取開放形式還是封閉形式。正如波浪衝擊著河岸一樣,別人的生活也衝擊著我們———不可能互不相幹。

十分突出的是,在成功的交際過程中,主人公理解

能力特別強,記性特別好,思維變得更為活躍。這是符合規律的:智力發展與交際過程中獲得的精神舒暢,二者是密不可分的。

交際———這是一個相互的過程,不僅別人,我們自己也應釋放出脈衝,使相互之間的關係保持溫暖。隻有遵循這一條件,一個人才可能對別人產生良好影響,無論是在感情方麵還是在思想方麵。你們的確應當考慮一下:為了使你們身邊的人更好,你們個人得做些什麼呢?我們能否做到對他們說一聲“早上好”就使他們整天想到我們的笑容,感到我們的問候像音樂那麼悅耳呢?我們能否與別人說知心話,能否分擔別人的不幸呢?要是有誰在電車上踏著了你的腳又不道歉,怎樣才能既不大吵大鬧,又使那犯了過失的人深感慚愧呢?

對於每個生理正常的人來說,問題不僅在於應否交

往,而且在於如何交往。

要懂得交際文明,看來得首先弄清楚交際的品質方

麵:選擇最合理的形式,有意識地接受大家更習慣的社會生活法則。

我們在把交際稱為藝術的時候,指的是那種具有藝

術作品中高尚榜樣的特色的交往,它跟任何冒充貨色和仿製品毫無關係。掌握交際藝術的人是令人感興趣的,正如天才的藝術作品一樣。他之所以會令人感興趣,是因為表述的見解新穎、不落陳套;行為的內容與形式完美結合;忠誠老實,堅信語言不能脫離實際。

交際能力與藝術能力、審美能力的吻合令人驚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