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真正的贏家(2)(1 / 3)

有一天,一位智者準備為學生介紹他的老師。當學生充滿好奇地等待高人出現時,智者卻取出一粒小石子,說:“這就是我的導師。”

原來,一天他走路時,因鞋中有粒石子而不得不停下腳步,將石子拿出。就在蹲下取石的那一刻,他猛然發覺,自己日日走的道路竟是那麼美,並頓悟了生命蘊含之妙。

“不就是這粒小石子啟發了我的智慧嗎?”他說。原來帶給他疼痛的石子,成為啟迪他智慧的功臣。我們生命中原來帶來痛苦的事物,說不定也會是另外一種祝福呢。

白居易退而行禮

不同時代的真理觀雖有不同,可是真理的實踐性卻是永恒的。試想,貪官上任之初,哪個不懂得廉正的意義呢?

唐朝有位道林和尚,喜歡在鬆樹上坐禪,故有“鳥巢和尚”之稱。白居易做杭州太守時,很仰慕他,便專程去秦望山拜訪。

秦望山在浙江紹興東南。山上有許多古鬆,枝葉非常繁茂。白居易找到道林和尚時,他正坐在古鬆枝上呢。他身旁真有鳥巢,還不時有鳥鵲飛來飛去。白居易便笑說:“禪師的住處很危險啊!”道林和尚答道:“太守才是處境危險!”白居易不解:“弟子位鎮江山,有何危險?”道林和尚說:“仕途煩惱不止,難道不危險嗎?”白居易若有所思,他沉吟再問:“佛的精神是什麼?”道林和尚回答:“不做惡事,多做善事。”白居易有些不以為然:“這樣的道理不是連三歲的孩童都懂嗎?”這時,道林和尚又說了一句。白居易聽了,便恭恭敬敬行禮而退。

不同時代的真理觀雖有不同,可是真理的實踐性卻是永恒的。試想,貪官上任之初,哪個不懂得廉正的意義呢?

活人的簍子

我們每個人的簍子裏裝的不僅僅是精心從這個世界上尋找來的東西,還有責任。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總統,因為他的簍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條沙礫路說:“你每走一步就撿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那人照哲人說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頭等他。過了一會兒,那人走到了頭,哲人問有什麼感覺。那人說:“越來越覺得沉重。”哲人說:“這也就是你為什麼感覺生活越來越沉重的道理。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時,我們每個人都背著一個空簍子。然而我們每走一步都要從這世界上撿一樣東西放進去,所以才有了越走越累的感覺。”

那人問:“有什麼辦法可以減輕這沉重嗎?”

哲人問他:“那麼你願意把工作、愛情、家庭、友誼哪一樣拿出來呢?”

那人不語。

我們每個人的簍子裏裝的不僅僅是精心從這個世界上尋找來的東西,還有責任。當你感到沉重時,也許你應該慶幸自己不是總統,因為他的簍子比你的大多了,也沉多了。

巨蟒與豹子

如果兩者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兩者也都不會死。它們的悲哀就在於把本該具備的謙讓轉化成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在一個原始森林裏,一條巨蟒和一頭豹子同時盯上了一隻羚羊。豹子看著巨蟒,巨蟒看著豹子,各自打著“算盤”。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須首先消滅豹子。於是幾乎在同一時刻,豹子撲向了巨蟒,巨蟒撲向了豹子。豹子咬著巨蟒的脖頸想:如果我不下力氣咬,我就會被巨蟒纏死。巨蟒纏著豹子的身子想:如果我不下力氣死纏,我就會被豹子咬死。於是雙方都死命地用著力氣。最後,羚羊安詳地踱著步子走了,而豹子與巨蟒卻雙雙倒地。

如果兩者同時撲向獵物,而不是撲向對方,然後平分食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同時走開,一起放棄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中一方走開,一方撲向獵物,兩者都不會死;如果兩者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時互相鬆開,兩者也都不會死。它們的悲哀就在於把本該具備的謙讓轉化成了你死我活的爭鬥。

三個旅行者

前兩位的失誤就在於有憑借的優勢,他們認為有了優勢便少了憂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