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世紀裏,當陸地上的資源已被人類榨取殆盡的時候,有識之士已經將目光轉向了廣闊的海洋“次大陸”,“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達成共識。隨著人類對海洋資源的開發和國際關係的演變,各國之間對海洋利益的爭奪也會愈加激烈,海洋也必將成為即使爭奪的焦點!對於中國來說,海洋的重要性的認識尤為切膚,因為中國近代的恥辱史正是從海洋的恥辱史開始的。在新的世紀裏,還在發展壯大的人民軍隊以怎樣的姿態去迎接來自大樣的挑戰將對中國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國的海岸線長達兩千多公裏從錦州到曾母暗沙,跨越了近40個緯度,可以說具有極為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是,優點有的時候也會變成缺點。由於我國的海岸線跨度比較大,大陸架比較平緩,缺乏良好的深水港口,導致可以被利用的優良軍事港口十分缺乏,隻能固定於渤海,膠州灣,舟山,廣州以及海南等幾個不多的地區,如果發生戰爭,這將給海軍的機動和補給帶來極大的不便。而就中國海軍的總體機動能力來說並不能夠達到現代戰爭的要求,主要是主力部隊的缺乏和兵力的投送力量不足。綜觀我國的海上防務中,能夠構成威脅的主要就是在黃海,東海和南海,渤海由於是內海,又有黃海的拱衛,一般不會有太大的危機產生(當然不計黃海的防禦失效)。所以以下將以海域為準分別闡述對於我國海洋軍事謀略的意見。
南海海域從海南到曾母暗沙,期間跨度達到接近十五個緯度。其中曾母暗沙遠離大陸海岸線,海域中缺乏大型島嶼或良好的港口可以為海軍提供駐軍,停泊,維修與補給,少有的幾個島嶼卻又不在海軍的控製之內(如太平島尚在台軍手中),再加上南海氣候悶熱,空氣鹽堿度大,腐蝕性強,對人員和裝備危害都很大,由於缺乏必要的海基航空兵,海軍的艦艇從海南出發到南沙群島大約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在瞬息變化的戰場上,無法及時的對南海的危機作出必要的反映,因而可以說我軍對南海的南沙群島一帶基本上處於無力控製的狀態。這種真空的狀態直接導致了外國勢力的滲透,文萊,馬來西亞等國在南中國海侵占了了我國大量的島嶼,並且建立了諸多的石油,天然氣開采平台,大肆掠奪我國的自然資源,使我國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失去了包括石油在內的大量戰略物資。菲律賓、越南等國還經常在南海製造武力摩擦,其中菲律賓更是公然對我國主權進行挑釁,殘殺中國漁民,令人發指。因此維護我國對南沙群島的主權是海軍於南海的主要任務,鑒於南沙海域距離可使用的海軍基地較遠,不利於進行頻繁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所以對於南沙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在加大軍事威懾力的條件下運用政治,經濟手段,對南亞臨海諸國施加壓力,迫使其撤離非法侵占的我國領土,對於自然資源可以允許其限量開采,但條件是必須向中國上繳一定的開發費用。為了對該地區有效的施加壓力,中國必須在南海部署一定的航空力量,由於短期之內不會在南海爆發大規模的戰爭,所以可以考慮在十年之內部署一支以一艘排水量在20000噸左右的輕型航母(載機28-36架)為核心的混合艦隊,保持有限的進攻能力,這樣第一可以應付南中國海海域的突發事件,第二也可以為將來大型航母的建造和使用積累經驗。
在東海海域,台灣海峽一直是一個焦點地區,雖然台灣的軍事力量還不足以對大陸構成積極的進攻性威脅,但是,經過了諸如“光華”等發展計劃的台灣海軍,其軍事實力已經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具有較為先進戰鬥力的一支防守型力量,其實力已經可以對東海艦隊構成一定的威脅。在這方麵,大陸對其優勢隻保存在水下和空中,而且一旦台海發生危機,根據“對台灣關係法”,很有可能會出現美國第七艦隊的侵入。由於其極不負責的分裂言論而愈加緊張。台海的戰爭前途已經大於和平前途,因此,海軍必須作好戰爭的一切準備,在台軍戰力的迅速提高之前,我軍必須加強裝備的現代化,但出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平解決的努力以及必要的謹慎,近期內爆發台海戰爭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如果戰爭一旦發生,台海局勢必將為世界所矚目,美國和日本出於在亞洲的利益所驅動,不可能對其置之不理。日本由於憲法的限製,一般不會直接出兵進行幹涉,但是其在太平洋上的美國海軍基地將成為美軍發動武力幹涉的跳板,屆時,美國艦隊的補給和維護都將會由日本承擔。當然最理想的結果是我國利用國際政治壓力迫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但是這種設想實現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美國已經在關島的基地部署了包括b-2轟炸機,兩棲登陸艦,“戰斧”巡航導彈,攻擊核潛艇等戰略性攻擊武器,在戰爭爆發後,如果美國直接進行武裝幹涉的話,我軍則將處於十分不利的形勢中,所以我們必須作好迎戰美國的一切準備。麵對美國的海上絕對的優勢,我軍應該采取以空間,空中聯合打擊為主,海上打擊為輔的戰術方法對其加以遏製。對於水下的核潛艇,則應該使用反潛直升機和潛艇聯合作戰的方法,並且可以在水下設置必要的障礙和水雷。由於戰爭發生在我國海域,這對我軍是最大的優勢,麵對美國的進攻可以以逸待勞,使用大量的岸基航空兵,岸基反艦導彈和岸基巡航導彈作為最主要的攻擊手段。而麵對美國強大的空中力量以及台灣空中力量的加強,我軍在台灣空域必須保持數量上的絕對優勢,既至少需要300-400架先進戰鬥機和250-300架左右的先進攻擊機,還有25-30架的戰略轟炸機。而目前我軍擁有的先進戰機隻有必需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在現在不可能在短期之內建立強大的海基航空兵的條件下,大力發展陸基航空兵就成為唯一的選擇。而針對台灣的登陸作戰,則需要以雄厚的軍事投送力量為後盾,但是我國現在隻有為數不多的“北方”級大型登陸艦,這些在登陸作戰中很明顯是不夠的,因此在登陸作戰中必須征用大量的客輪,集裝,滾裝貨輪由於物資運輸和人員輸送,並且應該馬上開始論證,設計和製造兩艘25000噸級的兩棲登陸艦,艦上搭載一個中隊的固定翼飛機,20架左右的旋轉翼飛機,大約一個營的海軍陸戰隊,一艘可搭載兩輛主戰坦克的氣墊登陸艇,以及相應的軍事物資,另外,反潛作戰能力也必須加強。
在黃海海域,則必須警惕日本與韓國地區的軍事力量。其中,尤以日本為患。盡管日本的地理位置更加靠近東海海域,但是從曆史上來看,由於日本的“朝鮮-關東”情結,我國(也包括朝鮮地區)與日本的海上的衝突大都發生在黃海海域。所以我們有足夠的理由認為,如果日本對中國發動戰爭的話,第一戰一般就會發生在黃海海域(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在上海,但是這在其發動全麵戰爭之前一般是不會發生的)。眾所周知,日本在其經濟實力大大增強之後,尋求政治,軍事大國地位的野心已經暴露無疑,其國防預算已經躍居世界的第二,軍事實力迅速膨脹,不僅再次搞起了當年“帝國海軍”的“八.八”艦隊,而且製造了“金剛”級驅逐艦,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在軍隊中列裝“宙斯盾”的國家,並且建造了名為“兩棲”實為“航母”的“大隅”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