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親曆習近平訪美
高層
作者:柳珊
習近平訪美從出發前幾周到如今抵達美國開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一直是中國媒體報道的焦點,國人從上到下都對此次出訪寄予了深切的關注與希望。作為一名身在美國的中國人,尤其是長期從事媒介研究與教育的學者,自然不會放過眼前這個好機會,仔細觀察並體會了一番美國人民對習近平訪美的心態。
美國人的“平常心”
實事求是地說,與國人的熱情興奮度相比,美國人的總體心態可以用“平常心”三字概括。
這其中是有不少原因的。首先,與北京的士司機都能對天下、中國大事分析得頭頭是道的政治水平相比,美國人的政治意識差得實在是不可以道裏計。對政治、尤其是國際政治不感興趣是美國人的“通病”。2010年皮尤(PEW)民意調查研究中心數據顯示,59%的美國公民居然不知道美國副總統的名字!不過,與1979年鄧小平訪美相比,相信認識習近平的肯定比認識鄧小平的人多很多,因為現在畢竟是網絡社會,與30多年前相比,老百姓讀新聞容易多了。而且,全球化時代的來臨也讓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聯係加深了許多。
其次,當前美國人政治關注的焦點是2016年的總統大選。共和黨與民主黨雙方都在為推選出自己的總統候選人而不遺餘力地爭取民意,同時也相互攻擊。尤其是後者,使得一些候選人為了獲取人們的注意,總是用一些出格的言論來吸引民眾的眼球,而且屢試不爽,效果驚人。這也不難理解,能夠參加總統競選的政治人物往往是某個領域的名人,平時他們個個彬彬有禮、理性克製,此時他們卻不得不赤膊上陣,像打了雞血一般,不是狂叫著要讓“某某某滾出美國”,就是宣誓般表忠心如何“降低美國失業率”等等。再加上一些小報記者時不時揭出點某候選人的背後黑幕或是花邊新聞,那就更像一部現實版的真人秀,令旁觀者看得津津有味,回味無窮。因此當記者日前在舊金山街頭隨意詢問路人:對你們來講近來最重大的新聞是什麼?有人回答是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第二次辯論會川普被其他參選人修理;有人說是教皇方濟各將訪問美國;還有人說是擔心歐洲的中東難民潮湧來美國等等。當記者提及習近平即將訪美一事時,多數人就變得懵懵懂懂、不知所雲了。筆者住在離西雅圖不遠的小鎮,就個人經驗而言,身邊多數美國人的反應也是如此。
最後,比較不湊巧的是,習近平主席與梵蒂岡教皇碰巧同一天抵達美國。作為一個有著深厚基督教傳統與背景的國家,可想而知,無論是媒體還是普通民眾,更關注教皇的行蹤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人的“平常心”
看到這樣的情形,估計不少國人要倍感失望乃至憤怒了。其實完全不必。我們應該明白,美國人的“平常心”對中國以及中國民眾而言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何以言之?因為拜美國媒體“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的報道原則所賜,他們對中國(對其他國家包括美國自己也是一樣)的消息選擇往往以負麵為主,以至於長久以來,大部分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形象感知欠佳。以前一些中國領導人來美國訪問時,沒少遭遇過有人遊行抗議的尷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