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漢家少年(1 / 2)

漢光和元年(公元178年)秋,幽州遼西郡下令支縣,縣令正在牆頭向遠方眺望城外越來越多的濃煙,心情愈發的憤怒,他知道那是鮮卑人正在劫掠村莊,雖然他在已下令將縣治內百姓前往城中,因為時間太緊仍有大部分百姓未進城中,但他卻要為城中兩萬百姓的身家性命考慮緊閉城門不敢輕易出城援救。

按照以往的慣例鮮卑一直都從並州北地一代開始劫掠,今年繞道幽州實屬罕見但也算情理之中,畢竟以往即使鮮卑打不過漢人,就換地方劫掠的性子,他們不想無功而返的話,就隻有深入腹地劫掠才行,雖然越深入代表著越危險,但為了能使部落安然度過這個冬天,即使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也要挺身而上。

此時的令支城南二十裏,一座塢堡矗立在一座小山腰上,這座塢堡為菱形,城牆皆為土石結構約有五六米高,長約500米左右,牆上有青壯手持長矛不斷來回走動並不斷向四周眺望,此乃遼西大族公孫氏的土地。

堡內一座古樸的大院內正廳,一大群人正在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廳上一位年約六十的老者正在閉目養神,但其眉間緊皺卻暴露了其內心的不平靜,自三天前鮮卑劫掠了堡外的村莊,雖然及時將保外百姓遷進保內損失不大但今年的征收糧秣卻損失不小。

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因為北地常年收到蠻族擄掠,世家豪強皆築塢堡抵禦,現今堡內尚有存糧可供堡內萬人半年的糧食。本來按照遊牧民的習性,搶完就走。畢竟北地民風彪悍,人人尚武。稍加訓練守城卻是綽綽有餘。加之遊牧本就不善攻堅,所以一般隻要在城中待到冬季下雪,鮮卑自退。

可今年秋季草原遭遇蝗災,牛羊皆無草可食,大片死去。鮮卑無以糧可食,現今城外那群兩千多的鮮卑人正在砍伐樹木,建造簡易攻城器械。

塢堡內,廳內襟危正坐的老者名為公孫卓,乃是這遼西公孫氏族長,此時其正在召集族人討論城外鮮卑戰事。

但是自前日老族長之子現任族長公孫鐸,出城掩護族中佃戶入堡避難,其在歸途遭遇城外的鮮卑大軍,其帶出兩百私兵及數百佃戶幾盡數為鮮卑所害,以致堡內守軍不足500,城內眾人一片惶恐,老族長雖威望著眾,年輕時也曾從軍當過百人將,可畢竟年老體弱,以不複當年之勇力。精力一日不如一日。已隱隱有彈壓不住之勢。

正當公孫卓心煩之時,堂上卻是進來一人,年約十五六歲,劍眉星目,唇紅齒白。高約七尺,身形偉岸。正是已故族長之長子老族長公孫卓之孫公孫白。

隻見公孫白對堂內眾人說道:“啟稟祖父,城外鮮卑集結了,恐怕就要開始進攻了。”

“什麼!這可如何是好”眾人大驚,畢竟老族長已不負當年之勇,堂下眾人更是心思各異。一時之間竟方寸大亂。

公孫卓見眾人如此作態,怒聲道:“成何體統!我大漢雄踞400載,即使強如匈奴,也不過是灰飛煙沒爾。些許化外蠻夷便將爾等膽魄嚇沒了嗎!取我甲來。”說罷就要披掛親自上陣禦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