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後,慧宗禪師返回寺院。眾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準備領受責罰。得知原委後,慧宗禪師泰然自若,神態依然是那樣平靜安詳。他寬慰弟子們說:"當初,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
就是這麼一句平淡無奇的話,在場的弟子們聽後,肅然起敬之餘,更是如醍醐灌頂,頓時大徹大悟……
"我不是為了生氣而種蘭花的",看似平淡的偈語裏,暗示了多少佛門玄機,又蘊含了多少人生智慧啊!現實生活中,無限製增長的欲望、不滿足現狀的心態,還有那諸多數不清的煩惱與磨難,常常使人患得患失。因此,很多人抱怨命運,抱怨時運不濟,抱怨人生多"苦"。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在一艘開往檀香山的輪船上,做了一次心理改造實驗。他建議一些心煩氣躁的人到船尾去,設想已把所有煩惱的事情全都丟進海中,並且想像自己的煩惱事正淹沒在白浪滔滔的海裏。
後來,有一位乘客來告訴他說:"我照著你所建議的方法做後,我發覺心裏真是舒暢無比。我打算以後每天晚上都要到船尾去,然後把我煩惱的事一件一件地往下丟,直到全身不再有煩惱為止。"
這是一個微妙的提醒,凡事不論好或壞、愉快或痛苦、讚成或反對、成就或過錯、名聲或恥辱,都會來來去去。凡事都有起點,也有終點,人生本如此。
南宋僧人曾作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心如明鏡,纖毫畢現,洞若觀火,那身無疑就是"菩提"了。但前提是"時時勤拂拭",否則,塵埃厚厚,似繭封裹,心定不會澄碧,眼定不會明亮了。
一個人,在塵世間走得太久了,心靈無可避免地會沾染上塵埃,使原來潔淨的心靈受到汙染和蒙蔽。心理學家曾說過:"人是最會製造垃圾,汙染自己的動物之一。"的確,清潔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們製造的成堆的垃圾,這些有形的垃圾容易清理,而人們內心諸如煩惱、欲望、憂愁、痛苦等無形的垃圾卻不那麼容易清理了。因為,這些真正的垃圾常被人們忽視,或者,出於種種的擔心與阻礙不願去掃。譬如,太忙、太累;或者擔心掃完之後,必須麵對一個未知的開始,而你又不確定哪些是你想要的。萬一現在丟掉的,將來想要時卻又撿不回來,怎麼辦?
的確,清掃心靈不像日常生活中掃地那樣簡單,它充滿著心靈的掙紮與奮鬥。不過,你可以告訴自己:每天掃一點,每一次的清掃,並不表示這就是最後一次。而且,沒有人規定你一次必須掃完。但你至少要經常清掃,及時丟棄或掃掉拖累你心靈的東西。
每個人都有清掃心地的任務,對於這一點,古代的聖者先賢看得很清楚。聖者認為,"無欲之謂聖,寡欲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得欲之謂狂"。聖人之所以為聖人,就在於他心靈的純淨和一塵不染,凡人之所以是凡人,就在於他心中的雜念太多,而他自己還蒙昧不知。所以,聖人了悟生死,看透名利,繼而清除心中的雜質,讓自己純淨的心靈重新顯現。
青少年朋友有清理打掃房間的體會吧,每當整理好自己最愛的書籍、資料、照片、唱片、影碟、畫冊、衣物後,你會發現:房間原來這麼大,這麼清亮明朗!自己的家更可愛了!
其實,心靈的房間也是如此,如果不把汙染心靈的廢物一塊一塊清除,勢必會造成心靈垃圾成堆,而原來純淨無汙染的內心世界,亦將變成滿池汙水,讓你變得更貪婪、更腐朽、更不可救藥。
常言道: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其實,隻要你嚴肅冷靜地分析人生,痛苦與歡樂幾乎是與生俱來的。造物主讓你來到人世,享受世界的無限歡樂,但同時也要給你困苦、不幸的負重。人生就是一次爬山的旅行,辛苦是自然的,摔跤有時也難免,磨難就是這次旅行的代價。將苦難與煩惱拋卻腦後,讓它隨風飄去,不再縈繞心頭;對心靈進行一次清理,將痛苦與不快統統丟進垃圾桶,還心靈一片清淨與寧靜。快樂地享受生活,演繹精彩的人生,又有什麼不好呢?
名人名言:
快樂不能靠外來的物質和虛榮,而要靠自己內心的高貴和正直。
--[法國]羅曼·羅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