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水利施工鑽孔灌注樁施工技術
工業技術
作者:劉世強
[摘 要]在本文中,筆者總結了自身在水利工程建設方麵的工作經驗,並且闡述了鑽孔管住樁的有關技術,對施工過程中的每個程序給了認真分析,並詳細探究了質量控製要點,便於為日後同行進行類似工作提供行動指南。
[關鍵詞]鑽孔;灌注樁;施工技術;措施
中圖分類號:TV5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4)27-0001-01
一、灌注樁施工技術及其基本程序
1.水利工程灌注樁施工準備工作
(1)針對水利工程的施工地點,對其相應的水文和地質資料進行搜集,並且深入分析這些地質岩性,按照實際的地質狀況來選取適宜的樁工機械來進行施工。
(2)仔細研究施工圖紙,根據具體的施工驗收細則來行動,保證方案的可行性。
(3)在水利施工的現場,水和電是必須保持暢通無阻的。對施工現場的土地進行處理可以使其變得平整。如果施工現場的水比較深且淤泥層的厚度較大時,可以通過搭建工作平台來輔助施工的進行。
(4)準確測量基準線以及樁位等,並且對測定的數據進行複核。
(5)通過一定的措施來控製質量,並且為施工質量提供可靠保證。
2.護筒的埋設
鋼護筒一般是由厚鋼板卷曲而成,且厚鋼板一般為4mm~8mm。在埋設護筒的時候,一般要保證中心位置的合理性,使其與樁位中心相近,偏差控製在50 mm之內。而且也要根據用於埋設護筒的土質來選擇合適的深度。如果是用的砂土土質,就要保證深度在1.5 m以上,如果是粘土土質就要設在1 m以內。護筒一定要用粘土來夯實以保證埋設地相對比較堅固而且緊密。
3.鑽機就位
鑽機軌道的枕木一定要保證放平而且設置牢固,並且將誤差控製在一定範圍之內。在完成了校核工作之後,要通過一定方式來對鑽機進行穩固,然後等接到開鑽命令後再進行施工。需要指出的是,必須合理控製鑽孔深度,這主要是通過控製標尺來實現的。
4.護壁泥漿
在進行施工時,主要用泥漿來支撐孔壁,並且起到穩固地層的作用。與此同時,還要用泥漿來阻斷滲漏的通道。泥漿的比重需要控製合理的範圍之內,並且對其粘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5.鑽孔
在開鑽之前,先要加上一些粘土來增加護筒的牢固性。如果地表的土質相對比較疏鬆,可以通過加入片石,並混入泥漿,然後用鑽頭來擠壓泥漿,最終起到穩固護筒腳的目的。在進行施工時,標高不是一成不變,一直呈現動態變化趨勢。因此,要通過複核高程並且計算樁具長度等措施來有效控製鑽孔的深度。除此之外,還可以對護筒頂高程進行有效測量和計算,最終實現對成孔深度的有效控製。
塌孔、縮徑以及樁孔不正等問題時有發生。因此一般要對鑽具長度進行複核,此時要重點關注鑽杆的彎曲性,將所得到的數據與地質資料進行比對。按照土層的不同,可以對鑽進去的速度進行合理控製,並記錄好相應的數據。孔徑的大小受到鑽頭直徑的影響比較大,因此要對鑽頭直徑進行嚴格把關並複核,始終保證其完整性。如果發現鑽頭出現破損現象,就要對其進行必要的修複,甚至是更換鑽頭。
當鑽孔達到一定的深度時,即滿足了設計需求,那麼就可以提出來鑽具。在提出來之後,還要通過測繩對成孔深度進行複核。如果測繩的測深小於鑽探長度,就要進行清孔,然後複鑽。與此同時,還要將測繩的縮水問題考慮在內。因此,在使用測繩之前,要進行預濕,然後對測繩進行標定,而且還要進行多次複核。
6.清孔
在完成了終孔的檢查工作之後,要對其進行清洗,目的在於保證孔底沉渣不超標、泥漿的相對密度合理。具體進行清孔的方法是采用注漿漂浮的方法,即當鑽孔達到設計高程之後,要對孔的深度、孔徑大小以及孔的傾斜程度進行檢查,當上述指標完全達到標準以後,通過泥漿泵來輸送泥漿,將其全部送到孔的底部,然後通過上浮的泥漿來同時分離鑽渣,直到孔內各項指標都符合要求之後,才可以停止清孔工作。
如果第一次清孔滿足了要求,再繼續安裝鋼筋籠並埋設導管,那麼就可能繼續產生沉渣。在完成了這些埋設和安裝工作之後,需要重新檢測沉渣的各項指標,如果各項指標出現超標現象,就要進行二次清孔。具體的操作方法是將彎頭以及皮籠安裝在導管上方,並把泥漿導入導管之中。此時,可以通過泥漿上浮來清除沉渣。當清孔工作完成並且達到標準時,位於孔的底部的泥漿密度一般在1.15以下,複測沉渣厚度要保持在300 mm以內,然後就可以澆築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