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決定寫《畢業前的24小時》的時候,是在屬於自己的那個畢業季,而真正提筆卻在半年之後了,或許是因為對青春的緬懷,也或許是因為對曾經的祭奠,《畢業前的24小時》我寫得很慢,卻寫得很真,因為我希望多年之後,自己再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清晰的記得那個時候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哪怕嘴角揚著笑,亦或眼角含著淚......
這篇文章完全是以自己的大學生活為模板,七分寫實,三分描繪,說起來算不上是小說,也說不通什麼散文,隻是一種感悟,不為成績,隻為我在乎的和在乎我的人,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有那麼一瞬間的溫暖。
自己一直在寫玄幻類的小說《蓋世征途》,以菜鳥的身份,而如今那第一本小說也是馬馬虎虎的接近了百萬字,在接到編輯邀約的時候也會小小的雀躍。說實話自己對於文字的喜愛近乎於偏執,所以很執拗的要同時寫玄幻和校園,放在遊戲中這就叫雙開,隻不過自身的水平還差得遠,也沒有完全騰出來固定的寫作時間,每次都是擠點時間想到什麼寫什麼,這也造成了框架和構思不夠深刻,不過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
好了,還是說回《畢業前的24小時》,初步計劃這篇文章算上序章和終章共寫十五章,應該會在十萬字左右,把自己最珍惜的那段時光、那些故事、那些人,全都寫出來,文中的人物和情節都是真實的,名字也隻是用了化名而已。
我希望勾勒出自己心中的風景,如煙如畫,至少對於自己來說,彌足珍貴。
我們每個人都在向前跑,我們就像是一輛輛列車,沿著自己選擇亦或是被規定的軌道前行,而大學就是我們人生路途的出站口,我們最在乎的人搭乘在自己的車廂之內,我們自己也在別人的車廂之中,我們經曆大學這個出站口,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軌道通向未知的遠方,那些軌道有時交彙、有時分開,如同我們身邊的人時而相聚、時而離別。我們沒有資格要求其他的列車與我們並行,因為他們也有著自己要前行的軌道,我們隻是舍不得他們離開。而在離別後看著那孤零零的鐵軌變得冰冷時,我們才會輕歎,道一聲至少有一段旅途有你們一路同行,真好。
我喜歡把生活比喻成列車或者遊輪,因為它們都有自己的軌道和航線,那麼在安靜的時候,列車就會回到站台,遊輪也會停泊在港灣,而此時,我們才會陷入回憶,《畢業前的24小時》就是我將這份回憶從腦海中抽離出來,然後用文字來表達。
文中有笑語、有憂鬱,更多的還是一種對青春不知名的惋惜,喜怒悲歡都化作過往,化作一行又一行的蒼涼。
也許某個晚上會有一杯苦澀到極點的咖啡助我寫得快一些,也許路途上繁雜的站牌又會阻礙自己敲擊鍵盤的進度,我不知道完稿需要多久,但是會爭取在新的一年畢業季之前寫完。
希望紅葉枯萎,依舊可以芬芳滿地;
希望流年止水,依舊可以溫潤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