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玻色之星(三)(2 / 2)

隨後就顯示出了最初的畫麵,背後投影出了【2】這個謎一樣的數字。

“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到底走到哪裏才算是高速化呢。這個就是今天我想演講的中心主題《計算機到什麼地步才可以高速化》。”

伊達搔著頭發繼續說道。

“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取決於裏麵的零件,我們稱為CPU,這個大家都很清楚。CPU的零件小到必須要用顯微鏡進行觀察。CPU的內部細小而又繁雜的構造,在電子顯微鏡下,每個回路之間仍然還是有很大的縫隙的。也就是說,想讓CPU進行提速,就讓CPU裏麵的電子信號進行提速,CPU高速化隻需要讓回路裏的定向移動電子的電器信號進行高速化就可以了,於是我們就得到了這個結論。”

伊達苦笑起來。

“但是,昔日著名的天才理論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性理論。這個著名的理論,其中一個觀點就是【任何物質的速度都無法超越光速】。也就是說讓電子信號傳輸速度超越299792458m/s這個速度是不可能的。在物理學中超光速隻是一個理想化的解釋,假想拚盡全力想要將將飛船加速到光速一樣快,我們知道物質的能量與γ參數成比例,但你現在也會知道當物體的運動速度等於光速時,γ參數將變為無窮大。因此,讓飛船加速到光速,他將需要無窮大的能量。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此盡管對於一個物體可以以多麼接近光速的速度運動且並無限製,那都是不可能的,根據質能方程與時間變換公式,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不可能達到光速。如果想要超越這個速度,那就必須要突破【光之障壁】,遺憾的是現在的科學技術無法突破這一個界限值。”

這個高中生的教科書裏也有,“任何一物質超越光速都是不可能的”的確是這樣。

“在研究者們尋找超越光速的解決方法的時候,我們也找到了另外一種方法加快運行速度。那就是【小型化】。”

伊達的話讓鍾離辰不禁聽入了神。

“近年來,電腦高速化,CPU小型化,電子信號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原理其實很簡單。舉個例子,當你從家裏出發拜訪好友的時候,你好友也同一時間出來拜訪你,走同一路線,兩個人並定會在某個地方相遇。這樣就達到了互相拜訪的目的了,時間也大大地減少了。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CPU是一年比一年小”

根據演講,鍾離辰也想到了近年來電腦換代加快,處理速度也是越來越高速了。

“美國英特爾公司的創立者其中一人,戈登·摩爾講述過到達CPU小型化的未來。這就是世人皆知的【摩爾定律】。根據摩爾定律,CPU等等之類的半導體零部被認為是每兩年約為2倍的集聚度。如果這個法則今後也正確的話,那麼在2017年,僅僅由一個原子和一個電子大小組成的CPU將會誕生。”

“僅有一個電子大小所組成的計算機嗎……”

這種東西到底要怎麼才可以做到,鍾離辰聽到了這段話感覺到了不可思議。

“那麼,就在馬上迎接電腦全麵高速化的時候,實際上還有一個重大的問題。那就是量子CPU內部的結構是極其微小的影響稱之為【量子噪音】,這個影響隻是存在於電子世界,我們所知道的物理法則完全不適用於電子的世界,適用於電子世界法則稱之為【量子物理】微觀世界的物理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