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成本核算下醫院科室經濟運營分析(1 / 2)

全成本核算下醫院科室經濟運營分析

投資理財

作者:王燕

摘要:在日趨激烈的醫療競爭環境下,醫院實行科室全成本核算的模式,可使醫院經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醫療工作步入良性運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步增長。文章從全成本核算的角度,對醫院科室的經濟運營進行分析,找出科室經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降低成本,挖掘潛力,促進醫院以較小的投入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關鍵詞:全成本核算 醫院 科室 科室經濟運營分析

在衛生體製改革日益深化的新形勢下,醫院經營發展麵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提高醫院經濟運行水平,加強經濟管理保證醫院健康發展,開展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理是提升醫院經濟能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科室是醫院經營運作的載體,全成本核算下對科室經濟運營分析,能認識科室成本的變動規律,尋找成本控製點,降低科室乃至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醫院開展全成本核算的現狀

某院經過10多年的探索,在成本核算與管理方麵開展了大量深入、細致的工作,從一開始以手工作業方式處理數據解決科室核算與內部考核問題,到2000年自主開發成本核算軟件與會計核算兩條線並行處理,再於2006年下半年和軟件公司共同開發研製了和醫院會計核算並軌集成的醫院成本核算係統,並實現會計核算係統、成本核算係統、績效管理係統、物料管理係統高度集成在全院統一的網絡平台上,所有與成本核算相關的數據,隻要在上述係統中錄入一次便可為後續係統所調用。

二、科室經濟運營分析

科室是醫院構成醫療服務體係的基本單元,科室綜合效益的提升正是醫院經營發展的關鍵所在。通過加強科室內部成本核算、加大管控力度,從而提升運行質量、提高管理水平是全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之一。作為全成本核算係統組成部分的經營分析係統不僅能提供全院的經營分析數據,而且能從損益、構成、差異、保本等角度對各績效考核單元和成本核算單元的經濟運行狀態進行分析,幫助考核科室尋找業務薄弱環節,指導科室當家理財,降低可控成本。

(一)確立科室成本核算單元,采集成本數據

1、劃分成本核算單元

為滿足科室成本等核算的需要,醫院根據規範的成本分攤流程,將現有28個一級科室(含一級醫學學科),細分為236個成本核算單元,其中直接醫療129個、醫療技術27個、藥品供應11個、醫療輔助37個、管理服務32個。

2、科室收入的采集

以省醫療收費項目為依據,對醫院所有醫療收費項目進行重新歸類,建立HIS收費項目與會計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對照關係。為收入的接口開發建立標準,並按會計科目逐級彙總。收入可按醫生工號采集到人。

3、科室成本的內容和采集

科室成本指醫院內部的科室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所消耗的費用。根據醫院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科室成本包括以下七個成本項目:人力資源費、專屬衛生材料、一般衛生材料、其他材料、業務費、公用經費以及折舊及修繕費。其數據通過接口采集、表格導入(EXCEL)、台賬錄入三種方式實現原始數據的采集。全麵核算各成本核算單元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醫務成本和醫療成本、藥事成本和藥品成本。

(二)全成本核算下科室經濟的分析方法

進行科室經濟分析的方法有很多,醫院可根據自身管理的需要和主管部門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常用的分析方法有:

1、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是醫院管理會計常用的一種分析方法,亦稱“收支平衡”分析。是指在醫院醫療服務過程中,通過對醫療成本、醫療服務量和收益三者的相互依存關係進行分析,尋求醫院某項或全部醫療服務項目的收支平衡點,以規劃目標收益,降低醫院大額投資風險。同樣運用“本—量—利”的關係,可以確定科室的保本工作量和實現一定目標收益前提下的工作量,計算公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