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安倍會超越亨廷頓的預測嗎?(1 / 1)

安倍會超越亨廷頓的預測嗎?

專欄

作者:宋曉軍

4月27日,經過長期醞釀的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終於在安倍訪美時出籠。隨後我在CCTV做了兩期有關“新指針”的評論節目。在做節目的時候,我本來一直想說出一個疑問,但考慮到說出這個疑問的背景用時過長,所以就沒說。這個疑問是:安倍會超越亨廷頓的預測嗎?

說到安倍與亨廷頓有什麼聯係,就要提到美、日製定第二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的1997年。當年不僅“台海危機”爆發不久,而且也是亨廷頓“文明衝突論”在中國學術界受到廣泛關注之時。那一年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一書也麵市了。該書的第四部分是“文明衝突”,其中有一節的標題是“亞洲:中國與美國”。在這一節中亨廷頓預測未來中、美、日三國關係時有這樣一段描述:用均勢平衡和遏製中國的任何有意義的努力,其核心必定是美日軍事聯盟。可以設想,日本可能會緩慢地默認該聯盟根據這一目的所做的調整。這樣做取決於日本對以下幾方麵的信心:1.美國保持作為世界唯一超級大國和在世界事務中維持其積極領導作用的全麵能力;2.美國承擔維持在亞洲駐軍和積極阻止中國擴大影響的義務;3.美國和日本能在不付出很高的資源代價、不冒很大的戰爭風險的前提下遏製中國。

看完18年前亨廷頓的這段描述,再看看18年後的美日“新指針”。按照“新指針”的描述,日本自衛隊與美軍“無縫對接”的軍事行動,可能涉及“從天空到海岸”、“從陸地到島嶼”、“從太空到網絡”、“從反導到反核武”的廣大領域。很顯然,18年後安倍的所作所為,不僅兌現了亨廷頓當年的預測,甚至在積極性上超出了亨廷頓當年“日本可能會緩慢地默認”的預測。用曾與美籍日裔教授合著有《紅星照耀太平洋》一書的作者詹姆斯·霍姆斯(James R. Holmes)事後評論的話說,“新指針”最大的亮點在於,在日本並沒有遭到武裝攻擊的情況下,而美國或與日本關係密切的國家遭受武裝攻擊時,日本自衛隊有權做出反應。

現在的問題是:安倍會超越亨廷頓的預測嗎?按照亨廷頓18年前提出的日本三個“信心”中的第三個“信心”衡量,答案應該是:沒有。首先,從“不付出很高的資源代價”遏製中國上看,安倍政府無論軍費增長上和與中國經濟聯係上都沒有超越亨廷頓的預測。如安倍上台後的所謂“軍費三連增”,其增幅也僅以“千億”日元計,而且在“亞投行”和TPP問題上也並不是沒有搖擺、猶豫。其次,從“不冒很大的戰爭風險”上看,自中國對釣魚島進行常態化巡航和設立將釣魚島包括在內的“防空識別區”後,盡管美國領導人多次強調“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但日本的挑釁行為也還是有所“節製”。也就是說,隻要美國在沒有表現出願意“付出很高的資源代價、不冒很大的戰爭風險的前提下”,安倍也給自己留了些“回旋空間”。

最後我想說的是,亨廷頓18年前預測的日本的“三個信心”,其實前兩個“信心”是第三個“信心”的保障。用亨廷頓書裏的話說就是:“如果美國不承擔主要義務或表現出重大決心,日本很可能會順應中國。”從這個意義上看,在安倍訪美前一周中國領導人對安倍說過的一句話很值得回味:中國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國一道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走下去。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領導人說這句話的背景是,中國正在推進與亨廷頓18年前更關注的“伊斯蘭文明”密切相關的“一帶一路”建設。

4月29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