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初 醒 (二)(2 / 3)

“穀子,這次摸底考試,你總分排名全年級第十,羨慕死我了。你是怎麼學的呀,教教我。”斌坐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問道。

“有什麼好教的,用心聽講就行了唄。”穀子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道。

“你將來考名牌大學肯定沒有問題。”斌肯定地說道。

“別呀。你這是幹嗎?拍馬屁?哈哈~~說實話,我心裏沒底!將來是什麼樣子,誰也說不清楚,到時候再看吧。”穀子不自信地答道。

“哈哈,謙虛!翹尾巴了。好啦,不說學習了。說說你將來想幹什麼職業吧?”斌轉移話題問道。

“你先說說看,你準備長大後幹什麼職業?”穀子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說實話,我想高中畢業後接父親的班,到縣糧站當正式職工,很不錯的工作。”斌肯定地說。

斌的父親是位退伍軍人,在縣糧站工作,那可是當地人仰羨的好職業。計劃經濟下,物資匱乏,什麼都需要票證,居民們每月的口糧都是限量供給的,必須憑票購買。經常會有人托情拉關係找糧站的內部職工購買點緊俏糧油。

“我才不想在這小縣城裏窩一輩子呢。長大後,我要衝出大山,到外麵去闖闖,到遼闊的大草原上去騎馬,到波瀾壯闊的大海邊去釣魚!然後在大海邊找個工作,能養家糊口就行。”穀子抬頭看著窗外的天空,滿懷憧憬地回答道。

“哇~~你的理想好牛×啊!”斌瞪大眼睛看著穀子,覺得有些無法理解,忍不住驚訝道。

秦巴山區的孩子從小生長在大山裏,除了報紙雜誌外,聽的最多的就是高音喇叭裏播放的廣播新聞。少數條件好的人家有黑白電視機,信號很差,經常夾雜著雜音和雪花。大部分孩子都沒有機會走出大山,他們很難想像大海和草原是什麼樣子,書本裏的描繪隻能算是紙上談兵,遙不可及。

“不說這些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了。我剛學會了一首曲子,彈給你聽。”穀子抱起新買的木棉吉他,彈奏起剛剛學會的貝多芬的《歡樂頌》,斌坐在旁邊靜靜地傾聽。

吉他是穀子用六十八元錢買回來的。說起這把吉他,有一段頗費周折的插曲。

穀子把積攢多年的郵票集給賣了,其中有他姐姐的兩本集郵冊,外加從小到大的壓歲錢,湊夠錢後托人從古都幫忙買回一把木棉吉他。

“爸媽,我要買吉他,你們把我的壓歲錢還給我吧。”穀子在吃晚飯的時候,坐在飯桌前突然開口說道。

“買吉他幹什麼?你當下的任務是學習。學習要緊。”穀子爸爸放下碗筷,用教育的口氣回應道。

“你爸爸說得對,學習要緊。吉他別買了。”穀子媽媽幫穀子加了一筷子菜放進碗裏,勸道。

“我的錢我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為什麼不能買?”穀子委屈地爭論道。

“你的錢?你想想你長這麼大吃的、用的、穿的,上學的花費,生病醫療費用等等等等~~~那樣不花錢?我們花錢把你養大容易嗎?我們沒有向你要錢就不錯了,你還找我們要錢。”穀子爸爸嚴肅地批評道。

“穀子,你爸爸講得有道理。再說了,咱們家馬上要蓋房子了,家裏正是用錢的時候,你應該把壓歲錢貢獻出來才對。”穀子媽媽用商量的口氣勸解道。

穀子氣憤地大聲反駁道:“爺爺奶奶姑姑阿姨親戚朋友逢年過節給我的壓歲錢,積攢多年,相信你們,才存放在你們那裏,怎麼說沒就沒有了呢?你們太不講信用了。”

接下來的一個周裏,一有機會,穀子就和父母理論一番。他飯也不好好吃,一天到晚無精打采的樣子,讓父母看著心痛。互相拉鋸算賬,大戰三百回合後,最後穀子父母實在拗不過,把壓歲錢還給了穀子。

……

“真好聽!這是什麼曲子?教給我好吧?”斌聽完穀子的彈奏,興奮得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