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盡情享受生活中的快樂(1 / 2)

要學會享受生活中的快樂,能給心情塗上一種美好的顏色,如果我們能盡量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事物上,並認真咀嚼它、珍視它,也許就會忘掉暫時的、微不足道的煩惱,而欣然去接受生活,那麼就一定能使多彩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更加充實。

快樂在生活中

生活中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過得快樂一些,那麼快樂究竟在哪裏呢?

枯燥的工作有沒有快樂可言?身處逆境有沒有快樂可言?絕望的狀況下有沒有快樂可言?其答案是肯定的。

曾經有一位商場的收銀員,整天站在那裏,不停地工作,數年如一日,每天做的事,不由得有人替她煩惱:為什麼不試著換一件事做,幹這種枯燥無味又不輕鬆的工作究竟可以得到什麼?她回答道:“哎呀,你不知道,人生的快樂俯拾即是。我每天邊收銀邊研究人們買的東西,那些東西多麼可愛,有人捧回一盆花,有人買了一件好看的衣服,也有人買了青翠欲滴的菜,我滿心快樂,想著下班後也去試試那種款式的衣服,也許也買一盆花……”

還有一位老太太,過早就失去了所有的親人,隻剩下她一個人孤零零地艱難度日。她的臉上布滿了風霜,一雙手被海水浸泡得又紅又腫,頭上包著一塊白布,腰間還係著一條布裙,牙齒掉光了,張著空洞的牙床微笑著。她每天一大早趕到港口,守候漁船,買上一小筐魚,然後剖魚、洗淨,再拿到海邊一處自由市場去賣,除去成本,收入非常微薄。然而,她卻並不悲觀,快樂並幸福地生活。她說:“每當我看到失意的人,因一時挫折想不開到海邊自殺,我就想罵他們,為什麼非要得到所想要的一切呢?活著難道不就是老天最大的恩賜嗎?他們那麼年輕,其實年輕就是人生最大的一筆財富啊,你對人生要求愈少,你就會愈加快樂。”

快樂究竟是什麼?有人說,快樂是人生的開端和終結。有人說,快樂是血、汗、淚浸泡的人生土壤裏怒放的生命之花。有人說,快樂是一種幸福或滿意的心境,是人們心靈的一種愉悅、愜意的狀態。英國作家薩克斯說:“生活是一麵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這充分說明,境由心造。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同一件事情、同一種遭遇,往往見到有人樂觀、有人悲觀,其根本的一個原因就是每個人的心境不同。由於每個人的眼光與選擇是不同的,麵對同樣的事情就會采取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情緒樂觀,地闊天寬;情緒悲觀,烏雲滿天。在悲觀者的眼裏是雲障霧遮,天昏地暗,在樂觀者眼裏卻是風和日麗,別有洞天;在悲觀者看來已是“山重水複疑無路”,而在樂觀者看來卻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卡耐基說:“如果有快樂的思想,我們就會快樂;如果有淒慘的思想,我們就會淒慘。”快樂在哪裏?快樂就在生活中,快樂遍地都是,快樂就在你的身旁。正如一首詩中所說:“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誰能看到並拾起遍地都有的快樂,誰就會擁有快樂。

快樂是一種心態

人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是帶著哭聲來到這個世上的,因此在人的一生當中往往苦多甜少、悲多喜少。可能就是因為這個緣故,人們都喜歡在悲苦的人生中尋找快樂。

於是,很多人在吃飯、睡覺、做事的時候都以快樂為準繩,然而真正能吃得好、睡得好、做事開心快樂的人,的確不多。即便快樂,也未必是永久的。所以說,在人們突然發現快樂的保值期竟如此短暫的時候,就會免不了增加幾分恐懼。然而這份恐懼同時也吞噬著生活中的每個人的心,將人們拖向生活的苦海之中,一直到淹死……

假如在你被淹沒的那一瞬間,能夠掙紮著浮出水麵,好好地看看這個世界,從那一瞬間開始,你一定會覺得自己是多麼快樂,因為你至少還活著。若你能用你所得到的與別人所失去的進行比較,那麼你會發現你獲得了很多,你會感覺到幸運,這份幸運帶給你如此多的快樂。

那麼是不是有些人死了,而自己活著就覺得是上天垂青、快樂無比呢?也未必!海明威用心愛的雙管獵槍結束生命的時候,他應該是快樂的;暮發垂年、無依無靠的殘疾老人,即使他仍然活著,也會覺得十分痛苦。所以,不管你快樂與否,都不能以生死論。

快樂實質上就是一種心態,無論你是活著還是死去。記得英國小說家哈代曾經說,生活就是在痛苦和無奈中徘徊。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都給了我們不快樂的信息,我們可能會推斷他的一生肯定沒有快樂過,但知道他的墓誌銘上寫著“活過,愛過,寫過……”的時候,我們就明白這樣的推斷是完全錯誤的。不管他用筆杆子反映了什麼,至少在他一生中,他覺得自己沒有白活,愛了,寫了。這也正是一個人感到最快樂的情懷!如果有靈魂的話,想必在天堂裏的哈代應該是十分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