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裸烹”能否成燎原之勢等(1 / 1)

南腔北調

作者:

“裸烹”能否成燎原之勢

柏青

最近,“裸烹”這個詞在網絡上迅速竄紅。“裸烹”運動緣起於紹興,2011年6月初,紹興19位名廚簽下“裸烹”軍令狀拒絕使用添加劑,承諾所有菜品回歸天然。並將一封“告示”張貼在各家餐廳門口,以告知食客:假如因裸烹而影響菜肴的口味,敬請顧客諒解。下方還列出了餐館較常使用的非天然添加劑,包括人造色素、致嫩劑、增鮮劑和化學香精等。簽下裸烹“軍令狀”的,都是紹興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知名餐館,“裸烹”一個月來,消費者反饋很不錯,幾家店的生意都沒有受影響,其中尋寶記下屬連鎖店的生意反而比以前更好了。

據了解,國家允許使用的添加劑有2000多種,其中隻有100多種是天然的。非天然的添加劑大都係化學合成,甚至有些係工業用或至少不能用在食品添加劑上的化學產品。當下,缺乏監管讓餐飲業濫用食品添加劑的現象非常普遍,並有愈演愈烈之勢,個別的甚至把蘇丹紅、福爾馬林等違法添加物也悄悄搬上了餐桌。有業內人士指出,過去培養一個廚師要8年的時間,現在3個月就速成了,說白了,就是學習如何用添加劑做菜,學出來的都是“調料廚子”。人們吃了這些添加劑所烹飪出的菜品,對健康的影響可想而知。

“裸烹”倡導回歸天然,讓我們遠離添加劑的危害,是一種對顧客健康負責任的行為,具有非凡意義。但僅僅靠少數飯店的倡議是遠遠不夠的,失去添加劑給餐館帶來的利潤、顧客的口味適應等連鎖反應讓“裸烹”的生命力受到嚴峻的考驗。筆者認為,“裸烹”能否成燎原之勢需要監管部門切實加強飲食安全的監督與管理,引導並確保“裸烹”活動的深入開展,讓影響力不斷加大,早日從紹興擴大到全國,從19位名廚聯名擴展到大部分餐飲經營者的認同,還百姓一個安全、健康、放心的飲食環境。

從“味千”作假 看“送檢”之弊

段 意

近日有多家報道稱,餐飲連鎖企業味千拉麵號稱用豬骨熬製的湯底實由湯粉、湯料調製而成。味千引用一份中國農業大學的鑒定報告作回應。日前,農大專家表示,檢測樣品不代表湯底。

看來,味千拉麵的欺詐有兩個步驟:第一,用調湯代替熬湯;第二,拿濃縮熬湯代替普通熬湯作檢測報告。曾參加味千樣品檢測工作的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範誌紅表示,“味千公司將檢測的骨泥濃縮湯料樣品含鈣量當成稀釋後的湯底含鈣量來宣傳,這整整相差了幾十倍,確實是企業虛假宣傳。”

其實,靠送檢結果來判斷產品質量,把送檢得到的合格證書作為宣傳廣告和銷售證明的現象在中國比比皆是。我們裝修住房時購買的大部分建材產品都“合格”,但裝修出的房子往往空氣質量不合格,就因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建材產品都是采用“送檢”方式獲得合格的檢測報告,並非“國家監督抽查合格”。

所以,政府監管市場,要防止用送檢代替抽檢。應該說,企業有送檢的必要,但首先,政府應靠抽檢來確定質量,而不能用送檢代替抽檢;第二,對於企業送檢的結果,要禁止作為宣傳和廣告的依據,而送檢的檢驗不發證書,有關材料也要標明“隻對送檢樣品負責”。

強行拆線拆掉了啥

夏 荷

湖北仙桃小夥子小曾在武漢市第三醫院接受縫針治療後,醫生開出的手術費用為1830元。因為帶錢不夠、無法交齊醫藥費,在場的醫務人員又拒絕“先行墊付、明日補齊”的提議,醫生強行將剛縫上的傷口又拆了線,過程中,甚至沒有打麻藥。這血淋淋撕裂的,不僅僅是打工者的傷口,也是原本就脆弱甚至緊張的醫患關係。

“醫者父母心”,以最大的努力治病救人,讓患者免受病痛折磨,是醫生的天職。而剛縫合的傷口,便匆忙拆掉,甚至不打麻藥硬拆,這樣的做法,實在有悖於醫生的職業操守。無論怎麼說,救死扶傷都應該是第一位的,醫療行為的公益性不能忽視。而此時醫院仿佛隻是商店,醫者是商人,而患者隻是消費者,這個時候的醫患關係就是生意。而隻有“奸商”,才會采用這種血腥而沒有人性的方式處置。正如網民所言,此次事件拆掉的不僅是線,更不是所差的錢,而是拆掉了患者對醫院的信賴。

筆者以為,出現這樣的事情,雖然當事醫生醫德欠缺是一方麵原因。但另外一方麵,目前許多醫院都存在這樣先交錢後救人的規定,原因是怕患者一旦治好了病,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大堆的醫療費用無人買單。醫療機構一旦真正奉行了治病救人的宗旨,醫患之間加強了信任,相互尊重。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像親人一樣相互體諒,就會很少出現醫患關係緊張的尷尬局麵。所以,要想切實改善目前醫患關係,就必須先改變醫院經營的理念,將其定位為一個服務機構,而不是一個經營機構,不能奉行看錢行事的做法,應該真正充分利用起社會醫療保障製度的托底功能,奉行救死扶傷的天職,以真誠的姿態探求滿足患者各種需求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