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最簡單的招式,是最重要的基礎,每一個人掌握的,雖有出入,可總得來說也都是一樣的,就像武術裏頭,劈鑽崩炮橫,雖然各有各的要點,可根本上來說,都是胳膊一伸一縮弄出來的。
這道法神通,也是一樣,從一些道法草創出來開始,經過幾千年的傳承早已不同了,在之後這些年的修行之中,大家經過一係列的摸索,不同的人找到了不同的方法,沒用的扔了,有用的留下,就這樣,學雷法的,將能強化雷法的招式弄到一起,學火法的,將能強化火法的招式弄到一起,於是,就形成了對各種屬性很有研究的小流派,反複印證之後,又給招式起名字劃等級,逐漸就變得複雜起來。
我們常常說的,土遁,火遁,水遁,雷遁,都是這麼來的,所謂的“遁”其實是逃跑的意思,最早的道法大部分是用來逃命的,但是,後來經過一係列的變化,攻擊性的道法逐漸成長起來,再用“遁”這個字眼就有些別扭了,但是,在個別地區,確實還有人講一係列的法術統稱為“遁”,我們跟他們不太一樣,還是習慣用“法”來代替。
扯遠了,話題還要拉回來,為什麼老式提到火和雷呢?這很簡單的,在道家的法術裏頭,火法和雷法是最常見的兩種法術,因為,這兩種法術的攻擊性比較強,研究的人也比較多,即便不是本屬的道士,也大多會學上幾招,所以,普及程度遠比相對生僻的土法和水法要高很多,就比如用符籙的時候,有的道士就喜歡用劍指掐著符籙,身子一震,符籙就燒了起來,看起來,賊帥,賊牛逼,可於實際來說,這都是基礎的,很多人都能做到,真正的行家裏手,是不會在這種程度的法術上麵看手法的。
要知道,一門法術,細分起來就複雜了,據我所知,雷法呢,通常分五種,馭使的雷不同,五種雷的顏色就不同,與之對應,這功能也就不太一樣了。
總的來說,雷法的特點在於攻擊速度快,單體殺傷力強,通常,同樣等級的兩個高手對拚,會雷法的人往往更勝一籌。
但是,它的缺點也很明顯,在大範圍的攻擊性法術上,雷法是很弱的,不是因為它的威力被削弱了,而是因為,這種法術的準確性極低。
就拿雷真歸一直引以為傲的那個“雷劫大印,震驚百裏”來說吧,發動這種法術,需要很大的精力,打擊範圍更是大的嚇人,可是,一百個目標在他的打擊範圍裏,他一次性能集中三十個就是很了不起的了,要是遇上那山精水怪群起而攻之,這麼一會兒工夫,施法的人要是沒有足夠的保障,其本身,也就老老實實地歇菜了。
跟這個不太一樣,在對付多個敵人的時候,火法的好處就明顯了,在卦象上說,“風火家人”,火法起來,是有風勢的,氣流帶著火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