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五小時,獨行石桅岩
男人視野
作者:李貴平
位於浙南永嘉縣東北部的楠溪江是一處特別的地方,這裏有豐富曆史底蘊的人文景觀:宋元明清時的古塔、橋梁、路亭、牌樓一個不差;這裏還有最純淨原始的山水畫廊:以岩頭鎮為中心,芙蓉古村、麗水古街、蒼坡村、獅子岩等環抱其間。不過,在當地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如果不去徒步環遊石桅岩,算是白來了楠溪江。
閑賞流雲
岩頭鎮沒有直接去石桅岩的車,我坐上一輛去鶴盛鄉的中巴車,沿仙清公路行約半小時,到了鶴盛。
此時是下午1點,烈日當空,沿途溪流淙淙,一片片稻田綠色中交雜金黃。從鶴盛到石桅岩還有十公裏,我花二十元包了輛摩托車。山重水複,下車處名下嶴村,是石桅岩的後門。
讓我吃驚的是,這裏全然沒有我在很多景區看到的店鋪、餐館、小攤,連客棧賓館也沒有。
正值初夏,陽光透亮而不熱辣。我裝備簡單,一台相機和三個鏡頭,另加食品衣物等,十五六斤重。
小三峽是石桅岩的天然門戶,長五百多米。沿著峽穀西側的石梯朔溪而上,馬上感覺到與岩頭鎮判若雲泥的清幽。峭壁高聳,回環曲折,偶有風吹草動,蟲噪鳥鳴,平添這“深鎖春閨”的靜謐。
路上極少碰到遊客,這過分的幽冷,讓我既驚喜也有點驚懼。
行約二十分鍾,棧道下方的溪流一再呼喚我去看看。小心下探,這溪水綠得像是著色上去的,又清澈得見底。它表麵平靜如鏡,卻從遠處奔騰而來,白玉跳珠,煞是好看,掬泉入嘴,清涼爽口。
眼前的岩石,與流動的溪水相映成趣,石岩上的紋理疏密有致。我胡亂聯想,覺得石麵上似有滄桑老婦眼角的皺紋,有青春少女修長的手指,有藏地法器上深奧的牛角紋……
山中無店鋪,幸虧之前備好麵包和火腿腸,不然,一個人饑腸轆轆走在山野裏,怕是要變成餓鬼的。
前麵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有一座高聳的岩石。拿出地圖看,這叫將軍岩。傳說,將軍原是天上玉帝身邊一名驍將,他見這裏水清林茂,風光旎旖,不遜天上宮闕,於是留戀其間。他每天下來吃野果、飲冷泉,天長日久,就化身為將軍岩。
走到一片開闊草坪,傍著溪流,我在樹蔭處躺下來。望著天上的一朵流雲,想象它也跟我一樣是個過客,漫無邊際,自由得不靠譜。
山間偶遇
看看時間,已近3點。前麵三百米開外,就是景區的主角——石桅岩。
石桅岩三麵澗水環繞,一峰拔地而起,形如船桅。岩通體皆石,石壁上點綴一些雜草,岩麵淺紅色,遠遠望去,宛若一對紅妝女子,比肩並立。
我沿著彎曲的棧道攀爬,這時才感到有些疲乏,身子沉沉的。約二十分鍾後,呼哧呼哧爬上峰巔。站在鋪架於懸崖邊的觀景台上,隔空望去,那石桅岩環拱著九座高度在一兩百米之間的山峰,皆是絕壁懸崖,直上直下的峭壁,仿佛一道高不可攀的屏障。
石桅岩素有“浙南天柱”、“華夏岩冠”之譽。據說老作家汪曾祺曾賦詩感歎:“石桅泊何時,卓立千萬載。壁盡幾滄桑,青顏怎不改。”
“你……也一個人?”忽然,一名20多歲的姑娘從棧道另一邊爬上來。紅T恤,黑背包,大眼睛。一股熱浪撲來。女孩咕咚咕咚喝完瓶裏的礦泉水,瞥我一眼:“看你不像個壞人,瞧——”她舉起登山杖指著山對麵一塊突兀的巨石說:“那叫老人石,像不像個張嘴笑彎了腰的老人?”姑娘憨直可愛,她講,很久以前,石桅岩曾與老人岩試爭高下,它們日日長月月長,直入雲霄。一天,北宋名將楊延昭之子楊文廣路過此地,見兩個巨岩傻乎乎地爭長下去,擔心天要被它們戳穿,便引弓搭箭,隻聽颼的一聲,石桅岩被射掉半個身子。老人岩認為自己從此天下最高了,哈哈大笑,不料笑彎了腰,以後再也沒能直起腰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