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陽山,綿綿青峰植趣濃
發現森林之美
作者:諾威
文殊寺景區位於大陽山東部,占地42.45公頃,於青山環抱間,非常適合登高步遊。文殊寺始建於東晉年間,為高僧支遁所開創,依岩而構,重簷翼然,飛甍浮光,昔時有懸空寺之稱。距今已1600餘年,是大陽山地區曆史最古老的寺廟。景區內有明代古道、半山亭、文殊殿、浴日亭、四飛致爽、箭闕峰、鳳凰寺等景點,曆史悠久,底蘊深厚。
自明以來,大陽山文殊寺幽勝之景漸為文人雅士所鍾愛,高啟、王鏊、吳寬、王穉登等諸多文豪登臨之餘,文思泉湧,浩歌抒懷,猶玉石金聲留載史冊,令人遙思而神往。而今文殊寺重光煥彩,山門巍然,坊樓崇立,林蔭四合,古道幽深,笑迎八方天下客,喜生四麵善香緣。
文殊六韻
文殊岩摩崖石刻
文殊岩摩崖石刻自南而北,依次為明代的王鏊石刻、顧元慶石刻、夏禹錫石刻,清代的西白龍僧人石刻、民國的李根源石刻。縱觀文殊岩石刻,上起明代,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百年,內容豐富,對了解陽山深厚的曆史文化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箭闕峰
箭闕峰海拔338.2米,為吳中第二高峰,峰巔偏北處有一缺口,寬達十餘米,傳說是當年秦始皇因害怕該山的王者氣象而一箭射缺。
浴日亭
浴日亭為陽山觀日最佳處,在這裏朝看東方太陽初升,暮望太湖夕陽落照,景色非常壯觀。
萬安亭
“萬安”寓意為“萬方平安”,陽山風水極佳,是理想的隱居養生之地,因此陽山也叫萬安山。因為這個亭子在鳳凰峰北側鳳翼上,靠近鳳凰寺,寄寓佛門護佑可一生平安之意。所以取名萬安。
四飛致爽
陽山亦名四飛山,四飛致爽茶樓位陽山北高峰珠冠頂,從這裏看陽山,陽山四麵開張,極東西南北之大觀,雄奇卓秀,在此觀景品茗,實為人生致爽最佳之體驗。
秦餘積雪
“秦餘積雪”為清代滸墅關八詠之一,因陽山別稱秦餘杭山而名。山頂氣溫低於山下,雪後初晴,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經常山下雪已融化,山頂依舊白雪皚皚,每至冬雪初霽、日出東方之際,看陽山積雪,別有一番情趣。
往南,賞綠植之趣
位於大陽山南側的植物園景區占地約111公頃,毗鄰太湖大道,地理位置優越,集物種保存、科普教育、文化休閑等多功能為一體,是蘇州最大的自然景觀與生態遊憩並存的大型專業植物園。植物園以“菖蒲溪”為主軸線,以展覽溫室、陽陽牧場、科普館為亮點,自然形成南北兩個區塊。
南部為休閑娛樂性的植物分區,突出植物的娛樂性、觀賞性、科普性,現有植被320餘種,約13000餘株,不乏紅豆杉、黃花梨、日本羅漢鬆等珍稀瀕危植物,其中較有特色的是盆景園與堪稱“鎮園之寶”的展覽溫室,為整個植物園景區精華,而“林泉裏”生態主題水街集民宿、餐飲、娛樂、休閑等多功能於一體,讓每位到達大陽山植物園的遊客都能享受到更好的配套服務。
北部是科普觀賞性植物區與專類園,該區域注重植物的科普性、群落性以及人文特色,有科普館、百果園、菖蒲茶莊等景點。
植園七趣
菖蒲泉
為明代陽山著名古跡。古誌載:“菖蒲泉,其泉清冽,稍遜龍湫,而甘味過之。以溝中多生菖蒲,故名。流溉山田,可三四十畝。”明代陽山產茶,多以菖蒲泉衝泡。明《陽山誌》作者嶽岱讚曰:“汲泉烹之,其色碧綠,香而味佳,誠不厭啜。”清末探花吳蔭培曾在此汲泉品茗,親題“菖蒲潭”三字勒石於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