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修煉中成就卓越
這個世界上隻有兩種人——卓越的人,和不卓越的人。
按照這樣的分類,幾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成為前一種,這樣的願望在每個人的年輕時期會尤為強烈。有的人終其一生,都在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個更加卓越的人,渴望超越自我的局限,看到更加成熟、理性、智慧的自己,比如瓦爾登湖畔的梭羅,比如在深夜思考人生的哲人王馬可·奧勒留(代表作為溫總理推薦的《沉思錄》);但是也有很多人,“曾經年少愛追夢”,隨著年齡的增加,開始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開始自我放逐,這樣的人在我們的身邊並不少見。
可以說,青年時期是區分“卓越”和“不卓越”這兩類人的一個分水嶺,如果在青年時期好好培養自己,好好把握成長的機會,那麼他今後經曆的任何事情都會成為他的財富,他獲得成功或者失敗都會啟發他走向更大的成功。
卓越並不是天生的,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後天的錘煉成長為一個卓越的人,而要想成為卓越的人,就要牢牢把握住每一個通往卓越的機會。
我經常看到很多人,為了實現成就卓越的夢想,便想法設法進名校、找最好的老師以接受最優質的教育,希望借此來為夢想插上翅膀。然而,良好的外在環境雖然能為我們的成長提供支持,但卻無法直接完成我們的卓越夢想。美國作家弗格森曾經說過: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著一扇隻能從內開啟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同樣的道理,能幫助我們成就卓越的不是外在力量的集聚,而是自我能力的煥發。打開學習之門,全麵喚醒自身的能量,在修煉中培養能力,提高涵養,才是我們通往卓越的正確之道。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成長過程中的黃金時期,個體的自我認知、品行習慣、價值觀的形成都與這一時期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對於每個青少年來說,想要成就卓越,就更要抓住這一成長的黃金期,通過學習煥發出自身的潛力,為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以助於到達成功的彼岸。
那麼,青少年應當如何去完成自我修煉呢?根據我多年的輔導經驗,和對成功人士的研究分析,我總結出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六個共性:
1.自我認知修煉——對自己的認識決定我們可以走多遠
欠缺的表現為:自卑、沮喪、沒信心、不喜歡自己……
2.品格教養修煉——一切能力都應建立在美德的土壤上欠缺的表現為:常常自我懷疑、朋友很少、總被誤解、得不到信任……
3.成熟心智訓練——一個人的成功20%靠智商,80%靠情商
欠缺的表現為:渴望的得到別人的認同卻總是事與願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