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淩修媛瞞下了自己有孕的消息,今日宮宴上韜光養晦,一改平日裏瀲灩的風格,怕也不至於為了楠修媛的打扮,便糊塗到同舊日死對頭權修媛聯合去給她絆上一跤,又任由自己身邊的大宮女去和權修媛拉扯。
如果說淩修媛和權修媛都是受害者,那麼這件在眾目睽睽下發生的栽贓妃嬪、謀殺皇嗣的陰謀的背後主使者究竟會是誰呢?
楊悠然雖然不太看什麼探案美劇,但是她有自己的判斷力。既然是陰謀,自然有目的,隻消看誰會是受益者便多半能猜到後麵的彎彎繞繞了。有本事布這麼大一個局,牽扯到最當紅的兩名寵妃並兩個皇嗣來下手的,恐怕不隻是爭風吃醋這等小事。但若說後宮裏的大事麼??????
她心口愈發的緊。
除了爭風吃醋,後宮女子盯著的就是上位和立儲!
她的手指抖起來。
偏偏後宮中有兩位權勢滔天的女人!偏偏景泰帝隻有兩個兒子,就是她們二人所出!偏偏這裏是皇後的宮殿!偏偏是在皇後的壽宴上出了這麼大的岔子!絆跤、落水、下毒的戲做足,還安排了宮女當場死給大家看一看,把這消息堵在深宮尚好,若傳了出去,怕是要眾議洶洶,舉國嘩然。
想必即使不是皇後做的,皇後也要擔上辦事不利的責任,以帝後二人並不和睦的情況可以想見,景泰帝指不定會借機將事情鬧大,嚴懲皇後!
如果一切如她推斷,那麼,今日的幕後黑手便是??????
那個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憶起那日她慈眉善目的為她解圍,溫柔笑著同她說話,這儀態大方中竟然是包藏著這樣的禍心與算計嗎?
楊悠然抱著膝蓋支著下巴,睨著宮燈,很是悵然,真是寧願相信一切都是皇後所為啊???
同樣盯著宮燈發呆的還有一個人,大胤王朝的主宰,萬人之上的景泰帝。
他也在回憶。
那時他還是太子,因是太子,不能在外開府,就住在北宮的衍慶殿。皇後諸葛氏琦慧和貴妃徐氏敏容是前後腳入門的。一個是當朝宰相諸葛學的幺女,另一個是三門忠烈,廣威將軍徐泰的長女。一文一武,一秀麗,一溫柔,民間流傳頗廣喚她們是娥皇女英。雖然他風華正茂,貴為太子,是城中貴女肖想的良配。但,論這二女中任一人,嫁給他們兄弟任一個,也都是當得起正妃的。但是這樣的兩位佳人,不但都嫁與了自己,晚了一步的敏容還甘居其後做了個太子側妃。
彼時的他忙著趁監國之機拉攏老臣,紮穩根基,與琦慧、敏容的結合也是聯姻大於真情。本該初嚐情愛的滋味的年紀,卻沒有心思流連於兒女之情,始終是敬重大於憐愛,隻希冀後院和睦,與諸葛學、徐泰這一文一武在朝堂上配合默契,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
歲月深遠,早些年相處的事兒他早已記不大清楚了,唯一記得的,也不過是有段時間裏,他同琦慧還有敏容都是極為融洽和睦的,約摸是剛添了長女靜珊和長子楊植的時候,他除了正妃和側妃,宮中並沒有其餘的侍妾,琦慧和敏容也是和和睦睦,讓他能安心將精力都放在前朝之上。
隻不過因著楊植是長子,身子也弱些,那段時間他幾乎都歇在敏容處。琦慧身為正妃,也從未苛責責怪過,那時候啊那時候,那時候他竟以為這是一位識大體懂大局的賢內助。
過往的記憶如月色般傾瀉一地,印象很深的還有一件事,那就是植兒這個名字。這名字是父皇取的,說是農林牧漁乃國之根本,離不得一個“植”字,乍聽起來很是寓意深遠,自己的麵上榮耀,徐氏一門也十分得意。
隻有他知道,那個“植”字,也並不是多麼的用心罷。父皇取名字很注重寓意。他未出生前,父親許願若是皇子,就得個熠字,取自熠熠生輝。後來他並不受父皇所喜,所以給老幺取名字的時候,就放了更多的心思。“朔”,父皇說這是寓意萬物初始,象征“皆從其朔”。說的多有意思,一個繈褓裏的嬰兒,父皇就存了這麼多的心思,不過是想著改弦更張,廢長立幼!
殿門開複合,辛農立在幔帳外,小聲道:“啟稟聖上,皇後娘娘親自給您送參湯來了。”
景泰帝楊熠微不可查的歎了口氣,該來的終於還是來了,開口時,聲音裏添了幾分蕭索:“喚她進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