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其實,所謂的“不如意”,是“不如己意”,我們對世事的不滿意大多來源於內心的不滿足。我們常常為境遇所苦,為得失所累,為名利所惑,為喧囂所擾;在順境中迷失,在困境裏彷徨;失去了就抱怨,得到了卻不知足;窮困時不知如何自處,富有時被煩惱纏身,不得解脫。
很多時候,我們隻是自己縛住了自己,被欲望的繩絆住了手腳。
佛說:“刹那花開,明心見性。”
我們的心原本很簡單,並沒有那麼多負累與機巧,但在社會的染缸裏浸染太久,染上了不屬於我們的色彩。明心,就是要抖落這些多餘的色彩,洗淨鉛華,尋回最本真的自己;見性,就是要在迷惘中,收回向外求索的目光,轉回自身,徹悟內心最深處未被汙染的本性。
佛的智慧就在於教人觀心明心,世間萬象都在自心。心若是一片苦海,世界就是苦海;心若是樂園,世界也將處處花開。
行走在喧囂人世,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才能在風雨得失中昂起頭顱,在悲喜的大潮中挺直脊背。修一顆好心,才能成一世好事。
一顆好心,意味著不動如山的境界,簡潔純粹的本性,寬大包容的胸懷;意味著無論處於何種境遇,都能保持心靈的自由,都能對生命中的一切賜予充滿感恩。
一世好事,是一世的寧靜與幸福,是一生的福,是一條寬廣的人生大道,是這條路上的驚喜與奇跡,是煩惱和痛苦不再來打擾,是生命旅途中處處遇見的美麗與善,仿佛世界是一泓清泉,清清淨淨隻照見我們各自的心。
人人都追求幸福,期盼美好,然而越追求,越期盼,卻離得越遠。正如古代南轅北轍的故事一樣,最根本的方向錯了,有再多的盤纏、再好的車夫,也無法到達目的地。
其實隻要及時調轉方向,在錯誤的道路上回過頭,就會發現身後那些被我們長久忽視的美麗的風景。
心若迷,性難見,所以明心才能見性。好比一間黑屋子,走進去什麼也看不見,這時就需要點亮一盞燈。燈亮的瞬間就是“明心”,燈亮了之後,我們看清了屋子裏的一切,這就是“見性”。
在品讀這本書中的明心智慧之後,願每個人都能執一盞燈,驅散心內的黑暗與迷茫,在疲憊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處,在喧囂裏找到靜心之地。
【名人禪悟人生】
以佛法來講,一切人生理上的病,多半是由心理而來。所謂身不正,心不淨,人身就多病。什麼叫淨心呢?平常無妄想,無雜念,絕對清淨,才是淨心。
——南懷瑾
對人誠懇,做事負責,多結善緣,自然多得人的幫助。淡泊明誌,隨遇而安,不作非分之想,心境安泰,必少許多失意之苦。
——李嘉誠
人如果光是強身健體,而沒有解決自己心靈的障礙和煩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的,所以現在我覺得心境的美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你有一個健康的心靈、一個美滿的理念,對身體、對家人、對社會才是有益的。
——李連傑
如果說20歲的時候滿心想的都是外麵的世界,那麼30歲的時候要有機會更多地反觀自己的內心。
——楊瀾
心亂時,在一張紙上先寫一行大字:“我為什麼心亂。”然後分別寫出“最煩心的事”、“次之的事”、“小事”。從“小事”逐項化解,凡大體可以化解的,都用紅筆劃去;剩下的,經過一番梳理就坦然多了。
——劉心武
對我而言,佛法越來越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我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也因此寬廣許多,在創作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婚姻、家庭、親子關係莫不如此。
——朱德庸
曆事煉心,我修了但沒修好。心確實很難修,但也確實能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其實經曆一些事情就是在修煉自己的心。如果真能徹底對自己的心有自主權,那就是佛菩薩,就是聖人了。我覺得修心可以讓人活得更美麗,活得質量更高,我相信一切都會更好。
——竇文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