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回秋伊榭月下之約
晉寧卻非常看重此事,便道:“你也別輕視了這種事,她既死在了福瑞宮裏頭,本身就是個可大可小的事。往小了說,是我嫉妒賢能,看不得人家好。往大了說,是我沒皇後的風範,不然人家好端端的怎麼就偏偏死在了原來主子宮裏,定然會猜想我的種種不是。”
“這個我自然明白。才知道這事就讓大家好好看住自己的嘴,還讓內侍省準備了二十兩銀子送回了善娘的老家。畢竟,她是從福瑞宮裏出來的。”
晉寧點點頭,隨後又想到了什麼,又說道:“你叫茗衣坊的裁縫趕兩套新衣裳給她妝裹了去,再拿幾件簪環讓內侍省的人一同將它埋了罷。”
馥香忙答道:“知道了。”
雖如此做,讓晉寧安心了不少,臉上卻還是一團悲痛愁悶氣色,這會子又咳聲歎氣,想想明日便是中秋,身邊卻接二連三的發生這種事情。
說到中秋,晉寧又想到自己已經幾日不見皇帝,正巧明日是個好日子,立即又想了一個法子。走到書房,寫了一副花箋,(精致華美的信箋、詩箋。古文人雅士往往自製箋紙,以標榜其高雅,不入俗流。有的上飾有各種紋樣。)讓人送了去政清宮給了皇上。
第二日,晉寧身穿一襲黃色長袍,與皇上一同在慶善宮與太後以及嬪妃祭完月。晉寧見皇上像是還有一些事務,提醒了一下皇上就回了福瑞宮準備了。
——
“秋伊榭已經擺下了,那兒山坡下兩棵桂花開的又好,湖裏的水又碧清,坐在湖當中亭子上豈不敞亮,看著水眼也清亮。”晉寧聽馥香這樣的安排,滿意的點點頭,道:“這話很是。”
說著,馥香就引了晉寧往秋伊榭來。原來這秋伊榭蓋在池中,四麵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後麵又有曲折竹橋暗接。馥香又帶領著晉寧上了竹橋。
一時進入榭中,隻見欄杆外另放著兩張竹案,一個上麵設著杯箸酒具,一個上頭設著茶筅茶盂各色茶具。那邊有兩三個丫頭煽風爐煮茶,這一邊另外幾個丫頭也煽風爐燙酒呢。
晉寧喜的忙問:“這茶想的周到,且是地方,東西都幹淨。”
馥香笑道:“這是彥銖幫著我預備的。”
晉寧道:“我說這個彥銖細致,凡事想的妥當。”一麵說,一麵又看見柱上掛的黑漆嵌蚌的對子,命人念。瑾妍念道: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晉寧意猶未盡的點點頭,果然是一副好對子!其詠物以虛現實,空靈含蘊,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節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見大之妙。
晉寧轉身問道:“現在何時?”馥香上前答:“才戌時三刻,主子可要交代什麼?”
“你們先下去等著罷,一會兒若是皇上來了,不必稟告。”“諾。”馥香帶著一群小丫頭在外頭伺候,不敢打擾。
適逢中秋月夜,晉寧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並非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蒙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為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秘、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晉寧願隨月在雲中漫步,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為柔和的月光灑在晉寧身上。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晉寧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樓台或是露天的亭榭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晉寧曾讀過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今日,卻有幸親眼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