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北大女博士:為姐姐而生的光輝“宿命”(1 / 3)

北大女博士:為姐姐而生的光輝“宿命”

林曉曼等

她們是親親姐妹,卻分列命運的兩極:姐姐3歲就癱瘓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要父母不離左右地伺候才能存活;妹妹卻是頂著光環的北京大學在讀美女博士。姐妹倆的人生判若雲泥,她們之間卻存在著一條命定的邏輯:姐姐的厄運是妹妹存在的理由,妹妹今天的奮發隻為出席姐姐未知的明天。

而她們的父親,則是命運的操盤手。風起雲湧的命運荊途,是父親用他的心血、智慧與倔強,讓兩個女兒的生命,在各自的領地,逆襲飄紅……

降生在姐姐的厄運裏,那與生俱來的“使命”

“範琴,你應該感謝姐姐,如果不是姐姐遭遇了這麼大的難,根本不可能生下你。”一直以來,範萬秋在小女兒範琴的麵前,從來不回避她出生的“背景”。

範萬秋,生於1949年,家住重慶市合陽城街道葡萄街,下崗前是國有企業合陽絲綢廠的職工,1981年有了可愛的女兒範開群。妻子沒有工作,就在家專門帶女兒,平時開點荒種點菜,小日子過得挺愜意。

厄運來得太摧心。1983年7月,平時活蹦亂跳,愛說愛笑,已兩歲多的開群突然不能說話,身子無力像麵條,不能直立,目光呆滯。範萬秋想到了幾天前女兒發的那場持續了三天的高燒。除此,女兒的手臂上在高燒期間還出現了細密的小點。這兩點當時都沒有引起範萬秋和妻子足夠的重視。他們認為發燒是感冒,手臂上的小點則應該是“出麻子”,都不是什麼要緊的病,送到一家小診所輸了液就痊愈了。哪想到,出院後女兒就變成了這樣。忠厚的範萬秋沒有把心思放在追究醫生的責任上,而是帶著女兒到處求醫。

一晃,兩年過去了,範萬秋求醫的腳步遍及重慶各大醫院,隨後又去了成都華西醫院等多家醫院,花光了家裏所有的積蓄,依然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孩子大腦神經不可逆轉性重度損傷,成了智力低下、全身無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終身隻能在床上度過的癱子。這些年求醫下來唯一的收獲便是醫院出具的一張證明,證實範開群是一個重殘患兒,允許他再生一個孩子。一開始,範萬秋不同意再生孩子,覺得這樣對開群不公平,但是妻子的話提醒了他:“我們能照顧開群一輩子嗎?萬一我們走在她前麵,誰來照顧她?”

外人的奉勸則更直接:這樣一個孩子,留著她,也是害她,不如放棄吧,讓她自生自滅,這對大人和孩子都是解脫。範萬秋以從未有過的悲憤拒絕了這樣的勸告:“她是我女兒,是個大活人,她的體內流著我的血,我範萬秋幹不出這樣可恥的事!”

就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再生一個”的計劃被範萬秋默許了。1986年7月29日,範琴出生。因為有前車之鑒,範萬秋和妻子在撫養小女兒範琴時投入了更多的精力。範琴的成長很順利,轉眼8歲了,是個天真活潑、聰明過人的姑娘,一上小學就拿了全年級第三名。尤其讓範萬秋感動的是,範琴對自己是“為姐姐而生”的宿命,能夠快樂地接受。她願意把姐姐當夥伴,即使姐姐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她給姐姐講校園裏的趣事,講笑話,一旦聽見姐姐掙紮著發出哦哦的聲音,她就很得意:“姐姐能聽懂我的話!她喜歡和我在一起!”可是,就當生活剛剛塗上一抹亮色的時候,劫難卻再次降臨到了這個家。

1996年4月,小女兒才10歲,範萬秋就下崗了。家裏頓失唯一的生活來源,範萬秋隻得削尖了腦袋尋找掙錢的機會。他在單位是負責絲綢紡織方麵的技術工種,下崗後根本找不到相應的工作,不得已,他隻得去一家生產建築材料的工廠當了門衛,每月工資隻有可憐的150元。偏偏妻子的身體又不好,此時範開群已經16歲,因為大小便失禁,每次大小便都需要把她抱到廁所裏完成,而媽媽很難抱得動,更多的時候隻能由父親範萬秋下班後來做這些事……

大山一般的重擔,一下子全壓在了範萬秋肩上。懂事的範琴不忍看見爸爸每天拖著疲憊的身子,她試圖為爸爸分擔,沒想到竟觸怒了爸爸。一天,範琴回家,爸爸還沒下班,媽媽也不在,她剛打開書本準備做作業,卻聞見姐姐房間裏飄出一股臭味。她走去,看見姐姐把褲子弄髒了,便想給她換下來,她用盡吃奶的力氣翻動著姐姐的身子,努力想把她的褲子脫下來,不想,姐妹倆一起摔倒在地上,妹妹怕摔著姐姐,趕緊用身子墊在下麵,姐姐沉重的身子壓得她流下了眼淚。就在這時,範萬秋回來了。他先是在客廳裏看見了女兒的作業本,有幾道題得了叉。範萬秋正在氣頭上,聽見小女兒在呼救,他奔過去,趕緊把大女兒抱上床,把小女兒拉起來。他一邊給大女兒換衣服,一邊大聲數落範琴:“誰讓你照料姐姐了?你看看你的作業,有些不該錯的題都錯了!”這是爸爸第一次發這麼大的火。她不明白自己好心幫爸爸照料姐姐,為什麼反而會讓他生氣。她流下了委屈的眼淚。

伺候好了大女兒,範萬秋第一次向範琴講解了關於命運賦予她的“使命”:“琴兒,我本來想等你再長大點才和你講這樣深沉的話題,但現在隻能提前告訴你。你和別的孩子不一樣,你有個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姐姐,你將來要肩負著照顧姐姐的擔子。你要想讓姐姐將來過上好一點的日子,就必須讓自己足夠的優秀!所以你必須趁爸爸媽媽還能照顧姐姐的時候,努力讀書,奮發成才,而不是現在就讓姐姐成為你的拖累。你要真想替爸爸分擔,就按爸爸說的做,爸爸謝謝你。”小小的範琴,還不能完全理解爸爸的苦衷,但從爸爸潮濕的雙眼裏,她看到了遠比給姐姐換衣服更高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