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付出與得到(2 / 3)

大師兄對於這樣一本從天而降的《秘笈》如何能不吃驚那。他本以為俞升的武功一般,所以他的家傳武功也隻是一般武功。很多人自認為家傳武功如何如何好,多半是弊帚自珍罷了。

這大師兄在來武當山之前也不是泛泛之輩,他以前家境是鏢師出身。年幼因資質聰慧又勤學苦練便在武功上小有成就,青年時便早早的步入江湖身經百戰。

但一個鏢師世家會有什麼好的家傳秘笈呢?所以大師兄始終不能在江湖上展露頭腳。

後來大師兄所在鏢局搞砸了一趟大買賣,結果為了賠貨主而傾家蕩產,大師兄這才投奔武當山想提高武功後再重新步入江湖。

所以大師兄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有資質、有閱曆、有努力但沒有好機緣得到好武功秘笈的人。而如今他見到這麼好的一套武功如何不吃驚、如何不感動。

大師兄已經下定決心,既然兄弟能把這麼好的武功與我分享。我也一定要教好師弟把這套掌法發揚光大。

俞升則依然覺得大師兄有點小題大作,他覺得自己的這套不過是中級功夫罷了,但既然大師兄看好它這再好不過,反正自己就是要送禮送到別人滿意。

接下來大師兄便與俞升研究起招式來。這套‘千葉掌’實際複雜之極,它每一招數都有十幾種掌法,而每一掌都是可虛可實。

虛出掌時如何用力,實出掌時如何走行經脈。實出掌後,對手又可能有五、六種變化,相對應的‘千葉掌’又要用十幾種掌法應對。所以俞升和大師兄拆解到月上頭頂也隻研究到第三招,於是二人約好明天再共同練掌。

當俞升返回到宿舍後一想,才發現自己有多麼暴粲天物。如果不是今天自己想把‘千葉掌’送給大師兄,自己一直是在把‘手槍當板磚,把手榴彈當擀麵杖’使的呀。

是的,這就好比自己有了一把最好的手槍,可是自己用得不合理,用它傷不到敵人,這自然會讓武器的威力大打折扣,但現在有人教會了自己使用方法,當然會讓這武器的威力倍增。

這樣一看今天本想送一份‘禮’出去,沒想到又收到份更大的‘禮’,還認了個高手‘哥哥’,俞大官人有點算不清了。

算了,付出與得到哪能都算得清呀?隻要我做到問心無愧就不要去記較得與失了。

山上的生活還是蠻規律的。早晨是晨練,上午是師傅領著弟子練功,下午是練習內功心法,晚上是自由活動。

此時俞升也已經知道了劉大海是張三豐的大弟子宋遠橋的徒弟。也就是說俞升與張三豐差三個輩份,他應該叫張三豐為太師爺但大家都習慣叫祖師爺。

而武當山的弟子中又由高到低分為內室弟子、外室弟子和新晉弟子,這三個層麵裏又有道家和俗家弟子之分。

其實俞大官人的武攻並不象他想象的那樣差,隻不過現在的武當山因為張三豐的名聲響亮,所以前來拜師的弟子眾多。而能成為新晉弟子的都是被幾番篩選後,要麼是資質聰慧要麼是已經有很好的武術根基的人才能留下來。新晉弟子中,如果兩年後各方麵優異者會成為外室弟子。

俞升現在的身份就是從新晉弟子中剛剛被選上來的外室弟子身份。

俞升也試圖了解了張三豐的一些情況。從周圍人處打聽張祖師爺為人很謙和,不過因為他老人家修煉的時候較多,所以平時很少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