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荏苒數載一朝還(1 / 2)

而事情一旦開了頭,便隻能前進了。

純和四年歲初,睿親王清照,攻克月光城,擊退大突五百餘裏,有了自己的城池,自己的精銳嫡係。

純和四年歲中,睿親王清照,到達日光城,擊退大突千餘裏,收複城池十餘座,大突國全麵潰退,幾十年之內,再無力卷土重來。

純和四年歲末,睿親王清照,平定青海國,青海國自叛離華夏國五十餘年,幾度易手後,重新回到華夏國人手中。

純和五年,此時的清照,在一路西進北進的征程中,為昆奴國開疆拓士,收複失地,也為自己創下了一片基業,已儼然成了一方霸主,西北及漠北十多個重鎮實際的統治者。除了華夏國睿親王的身份,昆奴國附馬和左賢王的身份,他現在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撫遠大元帥。

睿親王加封撫遠大元帥,命在屬於鎮守。這是皇帝清暉的無奈之舉,也是明智之舉。

清照控製的地方,皆是華夏國故土,清照並未將它們交給昆奴國管轄,而是依華夏國的建製單獨管轄。

詔封撫遠大元帥,如果清照接受了,表明他仍是華夏國子孫,如果不接受,正好的有討伐的理由和借口。

朝庭賜封的詔書,日行千裏,很快到達清照手中。

清照默立片刻,跪下接旨。

他並不稱罕什麼撫遠大元帥的稱號,但他是華夏國的子孫,如果他不接旨,就等於不承認他所轄製的這些地方,屬於華夏國。

他雖痛恨當今皇上,但他,不能背叛華夏國。

至此,清照成為華夏國第一位,實際擁有屬地的藩王。

華夏國自立國以來,接受前朝分崩離析的教訓,中央集權,從未分封過藩王,清照是第一個。

賜封清照撫遠大將軍,鎮守邊疆,雖未正式封藩,命屬地鎮守,實際上,已承認清照藩王地位。。

而他更喜歡人們稱他“將軍”,這樣的稱謂,讓他覺得,他是一個獨立的的人。

而在遙遠的帝都皇城

隱隱的,有鍾聲傳來,一響,二響,三響,四響......綿綿不絕。整個皇宮,都被這突出其來的鍾聲驚呆了。

純和五年歲末,甘泉宮的端敏皇太後,薨逝了。

皇太後緾綿病塌,已近一年,紅綾雖然盡心服侍,殷勤延醫診藥,終於還是沒能熬過這一寒冬,撒手人寰。

紅綾哭了。

孝慈皇太後,也哭了。

她明裏暗裏,與端敏皇太後爭了一輩子,幾翻峰回路轉,終是自己,占了上峰。現在瑞敏皇太後撒手而去。細細想來,人生苦短,不過匆匆數十年,終無意思,反到傷傷心心,真真實實的,流了一回眼淚。

清暉傳旨下去,一年之內,停止一切歌舞宴飲,舉國大喪。

一隊快馬,奔出京城,馳向昆奴國,去向睿親王報喪。

清暉目送奔馳而去的俊馬,目光幽遠。

是怨是恨,終須了決,該來的,早晚得來。

與其綿長對峙,不如短兵相接,或許來得更痛快些。

純和五年歲末,睿親王清照回京奔喪。此時的清照,與四年前亡命天涯時,已是天壤之別。所過之處,人盡俯仰

他收複國士,英勇善戰的美名早已傳遍華夏國。

時光荏苒,再次回到帝都,清照已過而立,三十有一了。

十九歲與紅綾成親,二十二歲始得團圓,終成夫妻,二十三歲離開京城,遠謫茂陵,二十六歲出使昆奴國,二十七歲又被紅綾送回昆奴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