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清暉推新破舊俗(2 / 2)

清暉整肅後宮之後,孝慈皇太後初時是極為不悅的,總認為皇後失德,才會容不下後宮。清暉卻對母後說:“曆代皇帝,少有長壽的,皆因沉溺後宮女色,損氣損命的所致。與其看到後宮恩怨傾紮,幽怨頓生,不如與可心的人兒,如民間夫妻般相親相愛生活。這次散了諸多後宮,隻留七個已生育的嬪妃,不是皇後的主意,卻是孩兒自願的。自從阿福生下到現在,已近一歲了,仍然半傻半癡的,孩兒每看他,心中頗有感觸,才覺得以前罪孽深重。如今心神洞開,方覺出,善惡之念,原來亦在瞬間,她們離了皇兒,作了一家之主母,夫妻恩愛好和,這也是孩兒的善緣。”

孝慈皇太後卻越來越擔心,不住搖頭:“你怎麼越活,到越像你皇帝哥哥了,為人君者,不能過善,這善念一起,那些亂臣賊子們就有機可乘了,你這樣天天不是修身,就是養性,早晚有後悔的一天。”

清暉不以為然,對母後道:“這前庭後庭,朝庭後宮,孩兒分得清楚呢,絕不會混為一談,母後請放心。”

孝慈太後聽兒子這樣說了,也隻得做罷。

皇帝親自賜婚,誰敢不從啊,況這些後宮們,個個如花似玉,嫁妝豐厚,便有那心中不樂的,懾於皇威,也隻有委委屈屈答應了。

後宮們風光出嫁那天,京城端的是萬人空巷,沸騰到了頂點。

蘇征昌帶著一家老小,在這沸騰的喧嘩中,離開了京城,望泉州而去。

而春枝,也在這喧嘩聲中,走進了皇宮,來到紅綾身邊。紅綾賜春枝為瑛華夫人。誥封一品,為皇後宮中女官掌首。

紫陽後宮,平靜中仍然波瀾微驚。

在春枝的陪伴下,紅綾的為後之路,有驚無險的行進著。

她權傾後宮,母儀天下,憑借的,不過是一個男人的恩寵。這是她的不幸?亦或是幸運?對這不幸?還是幸?紅綾已經開始淡漠了。

清暉的寵愛有增無減,她也就漸漸從被動接受,成為一種習慣。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去了,她會時常想起遙遠的昆奴國,想起臨別時清照遠遠伸來的手,懷想著他在昆奴國的生活。

夜深人靜的時候,也曾有那椎心的痛夜夜襲來。想得痛極了,也就痛得麻木了。

她將對清照的愛藏在心裏,盡量拿出一顆妻子的心,去對待清暉。

她對清暉的感情,談不上熾熱,談不上生死契闊,更談不上濃烈得化不開的愛情。但在娟娟細流般日複一日的生活中,卻漸漸成為一種依靠,一種本能的順從。

她相信,日子會這樣一天天過去,縱然死水微瀾,亦會風過無痕。

這死水般的生活中,偶爾也會有一星半點的閃亮。

泉州偶有書信,傳來父母親人們依依牽掛之情。

而一個人的到來,讓遙遠的泉州,有了真實觸感,不再隻是一段遙不可及的懷想。

多年未見的沈衝,意外的出現在紅綾的視線中。

沈衝來了,他帶來的,不僅是往事的回憶。

還帶來了清照的消息。

他預言,清照,必將王者歸來。

他歸來的那天,必定天地變色,四海翻騰。

此時,距紅綾離開昆奴,離開清照,已是三年。現在已是純和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