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下命令帶領士兵回撤,向讚皇一帶山區退去。
魯達、山士奇、趙隴這隊組合以一千數百名的騎兵,加上數千壯丁組成的隊伍,神出鬼沒,普通民壯組成的步兵,以簡易的長槍作為武器,經曆了戰火的洗禮,很快變成了敢打硬仗的隊伍,打的真定一帶的遼兵心驚膽戰,幾乎沒有遼兵敢數百人行動了,生怕遇到濟州軍。連番激戰打下來,隊伍不僅僅沒垮掉,反而逐漸壯大,不僅僅能滿足自己的糧草補給,還能給井陘山區輸送了大量的糧草。
就在魯達打遼兵的時候,朝廷三路大軍圍剿濟州的戰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最早變化的一路是北路大軍。李成接連丟失了呼延灼、索超、聞達等數名武將,加上隊伍大大縮水,已經無力再戰,適逢遼兵南下,直逼大名府,大名府此時尚有騎兵五千,步兵兩萬,不過已經沒有大將了,大名府的梁中書聽聞遼兵十萬之眾,嚇的連發了六道軍令讓李達回兵。李達接令再也不顧什麼高俅了,連個招呼都不打,直接撤兵了。
武鬆北路軍一下子空下了,武鬆、朱武、牛皋、楊誌、黃信回兵東平府,扈三娘回歸扈家莊。
中路大軍的高俅本來就是暗兵不動,聽聞遼兵來了,竟然派使者過來,說讓晁蓋投降,隻要晁蓋投降,並且願意帶兵抗遼,立刻洗脫晁蓋的罪名。
晁蓋和吳用一合計,這個買賣不能做,最少不能和高俅做,高俅算啥,最多算個權臣而已,要和談也得和趙官家的使者談判。
這時候的朝廷已經鬧翻了天,蔡京、童貫在朝堂之上毫不留顏麵的指責說是高俅為了給他弟弟高廉找個富足的地方當知府,這才逼得晁蓋造反,現如今大名府兵力空虛,遼兵直搗大名府,大名府一破,東京城就丟了門戶。
這趙官家膽子小,一聽說有危險嚇的也夠嗆。當即問蔡京、童貫有什麼辦法。蔡京道,晁蓋隻能安撫,不能剿滅,建議朝廷撤回大軍,派遣使者安撫晁蓋,然後請晁蓋的濟州軍被抗大遼,如此一來既能消滅了遼國的軍隊,還有減弱了晁蓋的勢力,可謂是一舉兩得。同時還要求嚴辦高俅。
這時候童貫也出來挺蔡京,同意朝廷安撫晁蓋,給晁蓋封個什麼將軍的封號,讓他帶兵去抗遼。不過童貫並不同意嚴辦高俅。童貫這是不願意看著蔡京一家獨大,所以才反對的。
皇帝本來就是沒主意的人,當即聽從了兩位的建議,把晁蓋的叔叔晁尚書從天牢裏放了出來,官複原職不說,還給加封了欽差大臣,派遣他去晁蓋那安撫,請晁蓋去抗擊大遼。
其實這幫朝臣們精明著呢,這欽差大臣不好當,晁蓋什麼脾氣,弄不好欽差大臣都給你砍了,還抗大遼呢,傻子都知道這是拿著你當槍使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