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亡靈歸來(1)(1 / 2)

自李二瓜他們幾人逃走以後,這周邊和那座古墓相近的村子裏便是怪事連連。

這一天,天氣萬象,忽而淫雨霏霏,忽而日頭高照,忽而狂風萬裏,忽而靜謐無聲。

離西安大約三十公裏的城郊外有一個叫清遠村的村莊,這個村子裏住著約有五六百戶人家,雖然人口並不多,但是從村口進進出出的人就能看出來,這裏大部分的秋收工作還是以老年人為主,而其他的年輕人則嫌山村太過貧窮落後,都不願待在家裏和土地為伴,更不想一輩子平平庸庸的掙幾個瞎子就能數過來的鈔票。所以有些年輕人一成年就早早的離家了,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未成年人。

說這些人是命苦,倒不如說他們是命中注定,他們一生下來就貧窮顛倒,一日三餐吃的不是窩窩頭就是青菜湯。哪像那些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啊,一生下來就豐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的。所以他們對那些鮑魚海鮮什麼的山珍海味也隻是偶爾想想,流流哈喇子就算了。

本來就靠著那些青菜湯已經是吃不飽喝不足了,這要是在整日幻想大魚大肉的日子,那不餓死才怪。

當然,這都是十年前的事了。

現在,國家把經濟建設中心已經重點往中西部轉移了,搞了個中西部戰略大開發。一些比較好的政策也就自然惠及到了這裏。這些年,隨著農村的發展,這些比較落後交通不便的地方也慢慢的休起了公路,就在這清遠村不遠的地方還有一條國道環繞而過呢!

即使現在富了起來,但是山村裏的年輕人大多還是不願意回來的。當然了,在城市多好啊,閑暇的時刻人們還可以泡泡酒吧,泡泡迪廳,去KTV裏唱唱麥,去娛樂城鬥鬥魚。想陶冶情操的時候,還可以去逛逛體育館,逛逛步行街,逛逛圖書館等等。

但是在這落後的山村裏能幹啥啊?一回來拉個網線想上上網呢,結果那網速比烏龜還慢,還沒給朋友打個電話呢,電話兩頭支支吾吾的嘈雜聲不絕於耳,互相都聽不清楚對方說些什麼?所以你就不得不來回走動著尋找信號了。

雖然清苦,但是對村裏五六歲,十一二歲的孩子來說,就算村子裏窮的隻剩下石頭了,他們也有的玩,在孩子的身上,你永遠都不會找到他們乏味的時候。

正是這些孩子身上所獨有的天真和爛漫,和沒頭沒腦的把每一個單調的日子活得滋滋有味的那種淡然,所以常常勾起人們對孩提時代的無限懷念與感慨。

以至於有的人一遇到生活的難題,想不到解開的法子的時候,他們通常都會說:“我要是個孩子該多好。這樣,我就可以無憂無慮的活著了,因為長大,真的太累了。”

這不,下午天剛放晴,村裏的人才吃過午飯沒多長時間呢,就遠遠的聽見了一群七八歲的孩子相互追逐打鬧的嬉戲聲。

秋收剛過,秋老虎的威力還沒減弱,每天一到了下午兩三點的時候,太陽高照,大地熱烘烘的冒著熱氣。村裏的人坐在屋裏扇著風扇,都能感到一陣陣熱氣騰騰的風撲滿了一聲,那電風扇刮出的風可都是熱風啊。

有的老人索性就不憋在屋裏了,一吃了飯就往村頭的那顆大槐樹底下去乘涼。

村頭有一棵很大,很壯實的大槐樹,槐樹之大,之粗壯,起碼得有兩三個成年小夥才能把它的樹幹合抱圍攏。那大槐樹枝繁葉茂,張著往四麵八方生長著的枝幹上一片綠意盎然。

聽村裏上了年紀的人說,這棵老槐樹可不簡單,到了今天,這棵槐樹起碼也有一百多年的壽命了。

就連這村裏年紀最長的老人回憶說,在他那一輩還是孩子的時候,這棵槐樹就在那好端端的長著了。其實,真要去估算它的年紀的話,差不多兩百多年都有了!

這棵老槐樹雖然長在比較偏僻的村頭,但是村裏的人卻特別重視它,每到了逢年過節的時候,村裏的人都會供奉著祭品,端著臘肉,香火爆竹到這裏給它拜上一拜。而且,有的時候,誰家裏要是在外頭掙了些錢,也都會去外村找放電影的,把那電影白白的大布往槐樹上一掛,然後就那樣日夜不停的播放著戲曲。一連播就播映了三天三夜。夜晚還好,天色一黑,村頭槐樹下就會坐著一些沒事幹的老人小孩,然後坐在那裏看著戲劇。但是那些小孩就坐不住了,圍在村頭做起了捉迷藏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