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於人,把話說好
每個人都有求別人幫忙的時候,在求人辦事時,你會發現,同樣的請求內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和語言表達出來,得到的結果常常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求別人辦事,對方能心甘情願地應允;但是有的人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卻總是失望而歸。其實,關鍵在於說話的技巧和分寸。那麼怎樣才能使被求者樂意答應自己的請求呢?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向別人提要求,通常都很難開口。不僅是你,對方也會感到有一定的麻煩存在。所以,有效的語言手段非常必要。彬彬有禮的語言是最好的敲門磚,講究分寸就會讓人難以拒絕。
一個小廠的廠長,希望與一家大集團公司建立合作關係,遭到該公司副經理的拒絕。第二天,他又找上門,要直接麵見總經理,他被告知,談話時間不得超過五分鍾。
他被引見給總經理時,發現總經理正在小心翼翼地撣去一幅書法立軸上的灰塵。他仔細一看,是篆書,便說:“總經理,看來您對書法一定很有研究。唔,這幅篆書寫得多好,看這裏懸針垂露之法的用筆,就具有一種多樣的變化美……”總經理一聽,啊,此人談吐不凡,一定是書法同行,於是說:“請坐,請坐下細談。”
他們從書法談到經曆,總經理還講述了自己的奮鬥史,小廠廠長很懂說話藝術,談話時適時提問,使總經理得以最大範圍地展開敘述。最後,總經理很痛快地就和那家小廠合作了。
從對方感興趣或引以為自豪的話題展開交談,在滿足對方心理需要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請求。可以先強調某一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與對方達成共識,然後順勢就解決此問題提出請求,使對方不好推卻。
在求別人幫忙時,一定要掌握好求別人幫助時的分寸,以求達到最好的求人效果。如果你請求的人是以前不相識的人,如何開口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請求的人是認識的朋友,那麼要注意說話的語氣與分寸。
請求別人,也要注意禮貌,“請”字當頭,因為畢竟是你有求於人。此外,還要端正態度,注意語氣。
當我們向別人求助遭到拒絕時,如果對方隻是因為意氣用事或其他一些細小的原因而拒絕,這時,我們就應當站在第三者的立場上,幫助對方分析其決定,然後再促使其答應已方的請求。
當遇到較大的或較為重要的事情時,可以把對人的請求融入動情的敘述中,或申述自己的處境,以表示求助於人是不得已之舉,以使對方不忍袖手旁觀。通過間接的表達方式,以商量的口氣把有關請求提出來,顯得比較婉轉一些,令人比較容易接受。
求人時也要注意互利原則。在求人時不忘表示願意給對方以某種回報,或將牢記對方所提供的好處,即使不能馬上回報對方,也一定會在對方用得著自己的時候鼎力相助。
善意謊言,安慰他人
生活中,麵對有些情況,我們講實話對人、對己、對事都無益。既然真話會傷害別人,我們可製造一些“謊言”,它可以起潤滑作用,可以使人際關係更融洽、更親近。
在現代生活中,麵對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並非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必須誠實以對。有時候一個善意的謊言能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人是具有各種各樣的性格特點的,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適當地用一些小小的“謊言”,有時會帶給一個人生活的希望,有時甚至能改變了一個人生命的軌道。善意的謊言具有神奇的力量,鼓舞人們為了心中的夢想絕不輕言放棄。因為未來的道路完全被歡樂的心情照亮,生活因此變得更加美好。
曾經有一位農村教師,他撒了一個謊,說自己可以給學生預測未來:你將來可能成為數學家,他能當作家,那一個具有藝術天賦……在老師的指點、熏染、鼓勵和塑造中,孩子們變得勤奮刻苦,懂事好學。幾年後,大批學生以優異成績邁進大學的校門,這座小村莊也因此聞名遐邇。人們都以為這位老教師能掐會算,可以預知未來。其實,老師的良苦用心是將一個美麗的謊言種植在孩子的心靈,就像播一粒種子在土裏,終將枝繁葉茂,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