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辦事的能力(2)(3 / 3)

“等校長呀,我想,校長再忙,可總要回家睡覺的吧。”王老師平靜地說。

“不過,有時也可能不回來。”校長老婆又說。

“那沒關係,反正今天我見不到校長,我不會回家睡覺的。”

校長老婆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關上門,向校長作了彙報。

顯然,若是讓他在門外待一夜,那麼,給鄰居看見,影響自然不好,傳出去也有損校長的形象。若是讓他進來,也不妥,已經騙人家說“校長不在家”,讓人家在門口等了幾個小時,現在忽然從天而降,坐在家中,豈不是拿人家尋開心嗎?

終於,校長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從陽台翻下。慶幸的是,校長家在一樓,校長跳到院中,隻是稍微摔了那麼一下子。拍拍身上的土,校長撿起老婆扔下來的公文包,用胳膊一夾,然後假裝剛回到自家門口。見王老師坐在台階上,就故作驚訝:“咦,你在這裏幹什麼?”

王老師見到他,馬上上前:“校長,我可等到你了……”

如此這般,其後來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堅持是辦事成功的要素之一。當前進受阻出現僵局時,人們的直接反應通常是煩躁、惱火甚至發怒,這根本無助於事情的解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個人與事業同樣都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我們去求人時,也會遇到許多障礙。但如果我們對於要實現的目標有堅定的信心和不斷向前的決心,我們便能戰勝逆境。要是能夠樹立起一種“持之以恒”的個人哲學觀,那麼,我們便會把挫折僅僅看成是我們要越過的障礙,看成是對我們智慧的挑戰。相反,如果缺乏這種堅強的力量,挫折就會變成摧毀我們自我信念的工具,變成我們前行道路上不可逾越的難關。

疏導不良情緒,走出失敗陰影

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免不了要遭遇挫折,如考試失敗、失業、失戀等。挫折中,有些人的情緒會極端異常與消沉,甚至還會深陷於這些不良情緒之中而不能自拔。如何疏導這些不良情緒,盡快走出失敗的陰影,便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0世紀60年代風靡一時的鄉村歌手兼作曲家丹·艾基拉在剛出道不久,就遭受到了雙重打擊:一是與相處多年的情人分手;二是評論家們對他的音樂極不欣賞。

一天,丹·艾基拉從一家酒吧出來時,碰到了鎮上的一個名叫安德魯的瘋子。安德魯披著一頭亂蓬蓬的頭發,長著奇怪的胡子,整天瘋瘋癲癲的,就像一隻聰明的笨兔子一樣。他們是鄰居,雖然見麵總會打招呼,不過從來沒有認真談過話。這天,安德魯向丹·艾基拉看了一眼,說:“我們得談談。你很不對勁,瘋子安德魯全知道。”

丹·艾基拉向安德魯講了發生的一切,安德魯聽後,說:“你一天24小時內任何時候都可以來找我,要是我兩天沒見到你,那我就去找你。”

從第二天開始,丹·艾基拉連續兩個多星期,幾乎天天都去安德魯處坐一坐。最後,安德魯對丹·艾基拉說:“現在我要給你安排個活兒幹,你必須幹:把你的房子粉刷一下。你需要改變一下環境,隨便刷成什麼顏色都行。”說完他朝丹·艾基拉笑笑,瘋瘋癲癲地說:“不過,我建議用黑色。”

丹·艾基拉按照安德魯的建議刷了房子,不過他並沒有用黑色。那一整天,丹·艾基拉一心就想著粉刷。早晨還是一堵醜陋的牆,中午已變得平整美觀了。

過了好幾天之後,丹·艾基拉才意識到瘋子安德魯有多聰明,正是他給與了丹·艾基拉所急需的:一個消磨時間的活動,一個環境的調節。而時間的確是傷口與痊愈之間的一個緩衝器,環境是改變情緒的一個重大因素。

莎士比亞說:“聰明人永遠不會坐在那裏為他們的損失而哀歎,卻情願去尋找辦法來彌補他們的損失。”想發揮自己的潛能,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勇於跨過曾經的挫折與不幸,重新開始新的生活。

麵對現實,要學會順其自然、自我解脫,不要讓自己長期陷入苦悶中而不能自拔。遭遇挫折後,可以找親人、知心朋友、老師或信得過的人,把自己的苦惱、怨恨和憤怒盡情傾訴出來。

當你在進取的路上一再受阻、屢遭挫折時,不必灰心,可以重新設定一個目標來替代原有的目標。當然目標的替代並不是隨意進行的,也不要一遭遇挫折就改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