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扛劍少年(1 / 2)

嘉靖四十五年,福建發了水災,莊稼全失,朝廷曾加苛雜,倭寇嚴重。百姓無錢糧繳,官府鞭笞,倭寇搶略,禁受不過,三兩逃入山石,相聚為盜。粗氓莽漢,有勇無謀。蛇無頭而不行,雖為草莽,但聽大義,便以文武之量,選個山中皇帝,後皆拜延平山範德生為首,仗義執言,劫富濟貧。群民從山如流,唯半餘年,以嘯聚十萬匪。

朝廷無帝,嚴嵩把政,吏治敗壞,忠臣遭戮,則派無名小將進山剿匪,官兵鬥人不過,連敗數陣,反丟了城池。

隆慶元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特免災區三年稅務。看天下太平,但有匪賊棄山歸田,範德生勢力大降,逼不得已,便棄餘城而獨守延平。隆慶二年,朝廷派大將軍李成梁圍剿延平,雖有一場惡戰,範德生大敗,躲入山中。後因倭寇掠奪廈門關,故李成梁奔走廈門,而範德生亦得逃一命。同年六月,雖戰事已過三月,範德生敗走延平後,尚剩三千兵馬,但卻不敢下山,饑餓可食山果野獸,果獸絕後,便改草葉樹根。最後無食,甘過三天,饑餓難耐,便冒險下山。

六月夏天,乃火炎帝輪班,正輪晌午天色,地麵酷熱冒煙,山石滾燙如炭。但看延平山下,旁上官路,遠遠飄來一路人馬,細看之下,乃官府家眷行車隊。雖人馬浩蕩,有上千隊伍,但為老弱婦孺。前後但有五百衛軍,烈日暴曬,盡顯軟弱憔悴,且無半點威嚴,更無士氣。

“首領,乃條大魚,此回,將且發大財了,嘿嘿!”範德生身後,有賊多嘴之,得意笑之,十分奸詐。

“要爾多嘴!”範德生卻謹慎,“去之,告知各分路統領,且看見我之信號,一齊殺出。”

“是,是!首領,小的這便去。”小賊善知範德生脾氣,無膽多言,匆忙抽身而去。

但言延平山,離延平城不過二十裏。三月前,朝廷大軍剿匪凱旋,官府早有公文,延平一帶,以無匪賊。為此之,今有上千隊伍,五百衛軍大意,但無防備,於之講,無須必要。

“噓——!咻——!爆!”“爆!”“爆!”“爆!”

刹那之,天空衝焰火爆,山中殺下三千人馬。軍兵慌亂,看人打扮,全穿百姓衣著,手拿槍矛刀叉,知乃山中匪賊。

此幫不與人言,衝之下山,見人便殺。五百衛軍雖為大明正規軍,但之無備,卻有實力,兵與賊乃生死之敵,一時殺之昏天地暗。乃賊三天無食,軟弱無力,且與殺之無相上下。但時有候,賊人多,便顯實力。

但觀戰況,士兵先砍一山匪腦袋,又砍了另一山匪,未料之,卻引數十長矛來攻,兵不敵之,即為捅成篩狀而死。且見一匪欲敵兵,卻為兵追之,撞上數十哄搶之匪,兵不敵之,盡為亂刀分屍。

三千付五百,本為群毆屠殺,但之,匪之為匪。一乃欺軟怕硬,明知士兵軟弱,但卻棄之,而殺老幼婦孺;二乃貪財無厭,有見值錢之物,將棄打架殺人,爭搶財物;三乃見色忘事,多月未曾下山,見為女色,亦不管老之小之、醜之美之、胖之廋之,皆為三五十圍一之,盡情享樂。

士兵見主家有難,救之心切,便向人多衝殺,但之,乘人不備殺了三兩匪賊,反落了亂刀砍死。且為一山匪,見官兵膽止己搶物,揮刀便殺,但之卻忘,論單打之,匪不敵兵。待過十招內,還見不殺之,匪卻收刀而逃,兵則僅追。未料之,匪則結伴二十,將兵亂刀碎屍。

尚有士兵八九,夥伴來殺,盡抄三五一幫匪徒,不知為何,連挑六幫小匪,但然無事。倒卻成全兵者貪功,膽挑一十五人夥幫,但之,踢驢踢撞了驢腳,幫中有賊當家的,群兵不敵,皆死於亂刀。

敗殺兵人,山匪更肆無忌憚。一時高興,借刀刮了老之;但有掃興,空手扭斷幼童之頭;未搶得物者,借槍挑一家奴腸子;無輪玩女人者,則割下女子頭顱了。

但曰:殺人屠狗輩,奸淫擄掠衣,驚叫喊罵聲,哀苦求饒事。無奈之,欲叫天,天不應,但呼地,地不靈。

“啊?——!救命啊!”

可見之,三五山匪漢子,且於車中強拉一位少娘子,但觀娘子雖幼,雖有一十二三歲左右,長相清麗脫俗,卻為漢匪拉扯,以嚇哭花臉。

“嘭!嘭!嘭!”“啊!啊!啊!啊!”

但顧淫樂,山匪尚不知何事,便慘叫驚鴻人心,盡飛打了之,跌於十丈遠外,即刻吐血喪命。

慘聲詭異,驚動匪頭範德生,此非一般殺人,乃江湖高手之顯手段。範德生觀之那人,長相如何?但見:蓬頭來客,一米五六,身形瘦弱,臉色邋遢而無胡須,身穿破布圍胸,衣落光腳丫,渾如乞丐而健壯,肩上一柄闊劍扛,利劍長鋒閃而鋼。雖臉汙染,但為少年。

少年不理匪眾,自顧倒翻車上之物。山匪數人,氣之不過,橫兵欲阻,盡為大劍攔腰斬之。

“敢問閣下,乃走何道?”見少年凶狠,武藝甚高,範全又多日欠食,身乏無力,知不為對手,故退而求次,欲將保得幾分顏麵。

但觀少年,仍在車上翻找,於範德生客氣問候,則不予理會。於此為之,延平山之匪,大臉皆紅,丟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