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蕞城的第一天(2 / 2)

吳封:沒辦法,畢竟要一邊做陷阱一邊指揮民兵不分兵指派的話根本做不到。

所有人都準備好了,而城門兩側也都準備好了,就是木樁以及木牆,還有民兵。

過了一會,李牧帶軍隊到達,隻是對城上的敵人人數感到疑惑,不過李牧也猜出來是怎麽回事,最終進行遊說的舉動,不過蕞城的人異常高昂,所以李牧隻好派軍隊進攻。

敵軍充滿疑惑的爬上城牆,卻看到一排由人組成的人牆,所以敵人在城上聚集了一會才進行攻擊,但是卻被自己人的箭射中了,所有孔武有力之人全不能進行很大動作,比如大力揮動武器,以及城上助跑的動作,還有敵軍某些指揮上來的時候隻帶武器,所以要非常小心躲避自己人的箭以及蕞城城樓射出來的箭,陳肯之所以提議不用弓箭射向城下的敵軍是因為不想資敵,合縱軍以五國之力最多隻能帶來幾百萬隻箭,然而一場攻城戰少則數千支箭多則數萬支箭,難道至少有十幾城,每座城可以補充箭,但是補充也就幾萬支而以,甚至隻有幾千支而以,趙軍最多也就帶一百多萬支箭(古時候的製箭技術並不像後麵的朝代那麽發達,所以聚集全國之力每天十萬支箭已經算好了,但是往往最多一天幾千支箭而以,有些甚至隻有幾百支箭,要湊其百萬支箭往往要等上半年以上,之所以一天隻有幾千支箭那是因為還有其他武器要打造,總不能隻造箭吧),而函穀關麵前的趙軍也需要用箭在加上合縱軍打了二十幾天再加上從函穀關到南道的山路居多,所以李牧所能帶出來的箭最多三十萬而以,三十萬平均分散到四麵牆的話,也才七萬五千支箭,那麽從早射到晚,在沒有蕞城射下去的補充的情況,一麵牆一天至少要耗掉五千支箭,四麵牆兩萬支箭,這個數字隻會更多不會更少,蕞城隻要擋十天,李牧的軍隊就打不下鹹陽城了,因為沒有弓箭的幫忙攻城戰會更難打,能不能上城牆還是兩說呢。

不過第一天李牧的登城軍隊碰到有史以來最大的麻煩,那就是如何躲避城樓以及城下的自己人所射的箭,擋了後麵前麵又來箭,而且還不怕誤傷,因為民兵全都用岩陣防護,即使城樓射出去的箭也隻會出現在民兵的盾牌上,而盾牌哪裏來的,三萬個盾牌,像蕞城這種小城根本沒有三萬個盾牌,盾牌是狂在初戰蛇甘平原與馬陽之戰收集的盾牌,這些盾牌很久以前狂就藏在蕞城裏麵。

而且當登城兵到達數百人的時候,城門自動被陳肯他們輪流打開,趙軍的騎兵衝進城內,當騎兵進入完畢城門關閉,城門的一千騎兵,一開始被弓箭突襲,後麵被各種阻路的陷阱,弄的人佯馬翻,即使還在馬上,騎馬的速度也不快,更重要的是木牆堵路,兩側的民房突然出現一道木牆分開騎兵隊,在失去速度的騎兵根本過不去,隻有被弓箭手射以及被圍毆的份,至於兩旁沒有民房的地方,騎兵一開始就避開那裏,因為那裏有一隻軍隊以及混亂的拒馬,衝太快隻有死的份,而城門輪留打開是指算好時間逐個打開,然後逐個關閉,這並不是敵軍全死的才打開,而是敵軍在城內的騎兵隻剩下三分之一的時候打開,到了晚上趙軍撤退清點人數時趙軍死掉一萬人,每座城門隻打開一次,而那一次每座城門都進入一千騎兵,而那些騎兵都是李牧還沒來得及下令讓騎兵停止進去,騎兵就已經衝進城內,這也難怪畢竟在所有趙軍的心理都當對方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趙軍的登城兵快爬完之後,城門就應該很自然得打開,所以騎兵就很自然的進去,當然這兩邊就很自然的死在城牆上以及城內,而秦軍這裏傷亡人數也在一萬人左右,幾乎都是傷很少亡的,因為岩陣被打出缺口吳封他們就指揮民兵把缺口防守住以及吳封他們帶領自己的軍隊強製將敵軍殺退,或者是精英部隊從缺口進去殺光敵軍,而李牧滿臉疑惑,這座城到底是怎麽回事,順便說一下精銳部隊等到敵軍到達兩三百人就會衝出去將敵人殺光,並且裝作將敵人殺退的樣子,而城下那些登城兵根本不知道怎麽回事,隻能繼續上城牆,李牧雖然有疑惑城門怎麽會開,但是都被民兵給迷惑了,所以發現有問題的時候來不及了,不過這隻有在第一天才會發生,而且還必須要在雙方實力差距非常大的情況下,才能騙到否則傷亡數會降到一千多人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