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節省的隻是一滴焊接劑,但這“一滴”卻替公司帶來了每年5億美元的新利潤。
這名青年就是後來掌握全美製油業95%實權的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
古語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當然是社會發展最有效的潤滑劑,但不可過於看重名利,過於為名利奔波不休。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講究效益的環境裏,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應正確對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順”。
我們的心靈有著太多的負重,有得到,就會有失去。然而,倘若你緊緊抓住失去不放,得到就永遠也不會到來。放下失敗,抓住成功,就可以讓生命重放光彩。而這一切,需要你有一顆淡泊名利得失、笑看輸贏成敗之心。
個性樂觀的人對得失看得很淡,他們認為“得”是勞作的結果,無論勞心勞力,“得”都是心願的實施,了得了心願,卻難免會失去追求。得到功名利祿的時候,滿心喜悅,但同時也失落了沉思與警醒;得到婚姻的時候,愛情的光芒免不了黯淡;得到虛榮的時候,靈魂卻在貶值;失去最愛的時候,便是得到永恒的寄托;失去依賴的時候,便得到人生必備的磨礪;失去憧憬的時候,便得到現實的選擇。
對得與失的認知,看似平淡,卻折射出一種對人生使命的思考,對物質和精神關係的透徹理解。人的一生,就是得與失互相交織的一生。得中有失,失中有得,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如果你每天騎著單車上下班,回家到菜市場購物一番,之後做幾盤可口的家常菜,和家人孩子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慶幸吧,你平淡的生活充滿著無比的幸福!
舒心橋——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誘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一個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雖然我們渴望成功,渴望生命能在有生之年劃過優美的軌跡,但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快樂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這種成功,不必努力苛求轟轟烈烈,不一定要有那種揭天地之奧秘,救萬民於水火的豪情。隻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但這足矣!
有了這份平淡的處世心態,你就會在簡簡單單的生活中快樂地生活。當你忙裏偷閑與愛人、孩子一同去逛公園、去看場電影、去搞一次野炊時,我相信我們都會懂得,生活其實有很多內容。我們大可不必為了一個出國名額而徹夜不眠,大可不必為一次職位的晉升而寢食難安。在平日忙碌而充實的生活中,你忙便你有所收獲;你崗位平凡但你樂在其中;你鬥室而居,但衣食自足,你普通,普普通通如一顆草;你平凡,平平凡凡如一朵花,但你同樣可以驕傲,默默綻放的花朵也會芳香怡人!
也許,你沒有輝煌的業績可以炫耀,沒有大把的鈔票可以揮霍,但你擁有淡泊,這便是人生求之難得的幸福了。諸葛亮有言:“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淡泊是一種真我,是英雄本色。追求淡泊者,生活的道路上永遠開滿鮮花,永遠芳香四溢;追求名利者,生活的道路上會遍布陷阱,隻能在生命終結的一刹那體會到稍眾即逝的一絲快樂。
◆他憑什麼拿第一?
有這樣一個現象:最著名的成功商人都是那些能夠迅速果斷作出決定的人,他們工作時總有一個明確的主要目標,他們都是把某種明確而特定的目標當作自己努力的重要推動之力。
有人說:如果一個人一輩子隻做一件事情,那樣的話那件事情一定是一件精品,或許會流傳下去的。
自然,一輩子隻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氣,很多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那樣,你就要把眼睛死死地盯住你的目標。
在科技發展的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才都是眼睛緊緊抓住目標,達到把握機遇的目的。德國昆蟲學家法布爾這樣勸告一些愛好廣泛而收效甚微的青年,他用一塊放大鏡子示意說:“把你的精力集力放到一個焦點去試一試,就像這塊凸透鏡一樣。”這實際是他個人成功的經驗之談。他從年輕的時候起就專攻“昆蟲”,甚至能夠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仔細觀察昆蟲長達幾個小時。
我國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是目標聚焦的踐行者,觀察記錄氣象資料長達三四十年,直到臨終的前一天,他還在病床上作了當天的氣象記錄。
怎樣才能讓眼睛不離開目標呢?一是要確定目標,二是要考察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結合自己的情況,揚長避短。
目標聚焦,雖然方向正確、方法對頭,但成功的機遇有時可能姍姍來遲。如果缺乏堅韌的意誌,就會出現功敗垂成的悲劇。
馳名中外的舞蹈藝術家陳愛蓮在回憶自己的成才道路時,也告訴人們“聚焦目標”的際遇:“因為熱愛舞蹈,我就準備一輩子為它受苦。在我的生活中,幾乎沒有什麼‘八小時’以內或以外的區別,更沒有假日或非假日的區別。筋骨肌肉之苦,精神疲勞之苦,都因為我熱愛舞蹈事業而產生。但是我也是幸福的。我把自己全部精力的焦點都對準在舞蹈事業上,心甘情願為它吃苦,從而使我的生活也更為充實、多彩,心情更加舒暢、豁達。”反之,那些什麼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實什麼事都不能做,而終歸於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