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恐慌(2 / 2)

隻是讓京城百官沒有料到的是,短短幾天時間裏,江西行省的商人突然又紛紛開業了,而且再沒有一個人願意站出來罷市。

朝堂之上的百官為之震驚,這怎麼可能?

自古以來,商人的地位雖然卑微,可卻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他們要罷市,整個國家都會因此而崩潰,可柳舟卻輕易的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乾隆皇帝很開心,他覺得自己用對了人。

劉墉淡笑,他覺得他果真沒有看錯人,那柳舟果然是治國之能臣。

可就在官員震驚,乾隆開心的時候,一名官員突然站出來道:“據聞潘陽縣兩名富商的店鋪被搶,那些商人因為害怕遭此毒手才紛紛開業,那柳舟身為朝廷命官,卻指使人做出這種事情來,當真是不配為朝廷官員,還請聖上定奪。”

站出來說話的人叫張股,是張奎的堂兄,張奎糧鋪被搶的事情發生後,他便連忙給張股寫了信將自己的推測說了一遍。

如今其他人皆未遭殃隻他們張家遭了秧,張股心中很是不平衡,為此不管怎樣,他也要在朝堂上鬧上一鬧,而且他很清楚,朝中大臣多半都是忌憚和討厭柳舟的,隻要他站出來,必定有人為其說話。

而他的猜想並沒有錯,就在他站出來說完這些話後,朝堂百官頓時一驚,而後議論紛紛,再有就是詢問:“張大人若言是否屬實?”

“句句屬實!”

乾隆皇帝雙眉微凝,道:“可有證據?”

“會皇上,張、王兩家糧鋪被搶便是證據。”

乾隆皇帝又道:“是柳舟派人搶的?”

“正是。”

“可有證據?”

“這……”張股有些為難了,一切都不過是猜測,他那裏有證據證明那些人是柳舟指使的?

劉墉見此,出列道:“聖上,既然張大人無法拿出證據,那便不能認為是柳舟所為,而若仔細分析,卻也不難了解,那些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罷市,以至於百姓無糧可買,百姓受不了饑餓,自然要去搶糧草,這隻能算是張奎、王爾兩家自食惡果而已。”

劉墉說完,劉墉一黨的人紛紛站出來附和,劉墉這邊幫了柳舟,柳舟在那邊少不得要對他們的家人慈悲一些的。

乾隆皇帝見此,頷首道:“劉愛卿言之有理,那張奎、王爾二人自食惡果,一切且由他。”

朝堂之中,忽而沉寂。

不過這沉寂並沒有持續太久,就在這個時候,和珅突然站出來道:“劉大人所言甚是,那張奎、王爾兩人帶頭罷市,受此懲罰的確是他們自食惡果,隻不過他們二人將此事稟報給柳舟,柳舟卻置之不理,這卻並非為官之道吧?”

和珅此言一出,那些要嚴懲柳舟的官員突然又死灰複燃了。

劉墉聽到和珅話後,卻也不驚,道:“和大人怎知柳大人置之不理了呢,難道和大人對江西的事情一直都有暗中觀察?”

和珅眉頭微凝,冷冷道:“非也,本官身為中堂,對朝廷的事情自然上心,柳舟如今所辦乃我大清要事,本官豈能疏忽?”

和珅的回答並沒有錯,和珅權傾朝野,的確有這個職權的,隻是劉墉也沒有急,道:“可惜,可惜,和大人的消息並不真實,據本官所知,那張奎、王爾二人找到柳舟後,十七貝勒便下令徹查此事,隻不過整條街上的百姓都有參與搶劫,事情難辦而已,古往今來,法不責眾,以和大人來看,應該如何懲罰那些搶劫的百姓呢?”

說到這裏,劉墉忽而一停,淡笑,道:“忘記告訴和大人了,當時參與搶劫的人有上千人,請問和大人,是將這上千人全部殺掉呢,還是全部關進大牢?”

劉墉的話有強詞奪理的意思,和珅冷哼一聲:“就算法不責眾,可將帶頭的幾個人抓起來懲治一下不就行了。”

聽到和珅這話,劉墉突然露出了一絲狡黠的笑,他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他要的就是和珅這句話,而有了這句話,就算朝廷要懲罰,也懲罰不到柳舟身上,隻能是那幾個帶頭的人,可這事隨便一糊弄就糊弄過去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就是這樣。

劉墉含笑,道:“和大人言之有理。”

和珅猛然驚覺,可這個時候一切都完了,本來大家在討論柳舟的事情,可最後竟然變成了懲罰幾個帶頭搶劫人的事情,那柳舟竟然就這樣安然無恙的渡過了難關。

和珅憤怒,難以言明的憤怒,可卻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