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假傳文綬造反一案,刑部也很快有了結果,是一名官員跟文綬有仇,覺得這個機會正好可以拿來利用,為此便編排了那樣一個謊言,後來經過刑部調查,那名官員跟文綬的確有嫌隙,為此這樣一件案子也算是定案了。
全程,柳舟並沒有站出來再說一句話,這一段時間他都在忙莊園的事情,先是去城外選地,然後就是召集工人,不過召集工人並沒有怎麼麻煩,柳舟就是工部的人,很多工人對柳舟又都欽佩的緊,隻要一句話,他們立馬就趕來了,這事柳舟隻交給了孫四來辦。
做完這些之後,剩下的就是給莊園起名字了,這不是什麼大事,可也不能忽略,柳舟想了想,就給起了一個叫神醫館的名字,名字有些霸氣,但柳舟卻是極其喜歡的。
這樣弄完,柳舟大致推算了一下,莊園建成,各種事情完備,可能就到年底了,在這段時間裏,扁素問正好可以公開收徒,按照柳舟給的那些標準,報名的千人之中也難有一個符合,可柳舟聖明,寧缺毋濫。
此時的扁素問對柳舟已是信任至極,自然是言聽計從。
而就在扁素問為神醫館的事情忙碌的時候,一個消息突然傳來,稱河南等地黃河泛濫,一時間淹毀了很多莊稼,百姓更是為此受難不少。
消息傳到京城之後,百官震驚,自古以來,黃河便時常泛濫,一旦泛濫,百姓流離失所,災難難度,令人心痛不已。
而每當這個時候,皇上都要下罪己詔。
乾隆皇帝端坐大堂,神情冷漠至極,整個朝堂都是沉默的,不知過了多久,乾隆皇帝才突然冷冷道:“中原之地,乃國家糧倉之所在,如今卻遭此厄難,諸位大臣有何高見?”
乾隆皇帝此言一出,劉墉立馬俯身在地,道:“皇上,中原百姓皆大清百姓,此難天災,卻也並非人力不可戰勝,為今之計,唯有派官員前去賑災才是……”劉墉一番話說的真切,卻句句肺腑,令人唏噓不已,柳舟更是為其真情所動,暗想劉墉能在後世留下清名,卻也並非毫無道理的。
人無完人,想來也不能強求。
劉墉說完,朝中大臣紛紛附議,隻不過柳舟很清楚,有些大臣是真的為那些百姓著想,有的則是想借機大撈一筆,而這點,乾隆皇帝很是清楚,為此在選拔人去賑災的時候,和珅一黨的人竟然是一個未選。
一個早朝下來,人選已是選定,任命柳舟為賑災欽差,範衷為副手,即日起便趕赴河南。
從皇宮離開之後,柳舟便立馬趕回府上,將這些事情跟扁素問和公主他們說了一遍,這番說完,又去了一趟秦府,要秦雲對扁素問興建神醫館的事情多上點心,那扁素問雖然醫術不錯,可在這方麵卻是沒有任何經驗的,有秦雲幫忙,他更為放心一點。
秦雲對柳舟交代的事情自然是滿口應承,並且笑道:“這個就是大人不交代,我也會去幫忙的,先不是柳絮如今是妹妹撫養,就算不為這個,同為姐妹,又焉有不幫之理,倒是大人,此去河南,必定磨難重重,大人一切小心為是。”
柳舟頷首:“夫人所言甚是,自古以來,凡有災難地,必定不太平,不過有王安跟隨,夫人倒也不必太過擔心。”
秦雲頷首,又道:“讓秦康也跟著去吧,他雖然武藝不行,可好歹跟著你能幫上一點忙。”
柳舟想了想,道:“不必了,扁素問的事情還要靠他多打理呢,而且府上沒有人也不行。”
兩人說完,少不得又是一番溫存,此去不知何時能回,兩人自然是用盡了全力去享受的。
從秦雲處離開的時候,時間已經不早,柳舟卻並未急著回府,而是徑直去了工部,他將孫四叫來,道:“本大人明日便要出發趕往河南,孫大人也一同去吧?”
孫四這段時間很受柳舟照顧,而他對柳舟也極其崇拜,聽完這話,立馬頷首道:“是,屬下甘願為柳大人效力。”
柳舟淡笑:“並非為本大人效力,而是為朝廷效力,為百姓效力。”
“大人教訓的極是。”
柳舟頷首,他對孫四的態度很滿意,當然,他之所以要叫上孫四,最主要的還是看上了孫四的能力,孫四在工部的能力是出類拔萃的,以前一直得不到晉升是沒人提攜,再加上不肯攀附,若是有人相助,必能讓他一展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