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無功大事(1 / 2)

和恪公主的昏厥隻是一場虛驚,而這場虛驚讓乾隆皇帝敲定了柳舟跟和恪公主的婚期,更讓扁素問成了和恪公主救命恩人。

事情的發展,對柳舟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而就在皇上以及柳舟他們都在準備婚禮的時候,派去調查戶部賬簿的人終於有了回應。

整個戶部的賬目的確有問題,但是並沒有想象中的大,而查來查去,最終矛頭指向了已經被發配到寧古塔的福長安,一切貪汙事項都是在福長安身為戶部尚書的時候發生的。

此結果一出,和珅立馬站出來表態,其他官員也紛紛站出來,將福長安推到了風口浪尖。

這種情況是柳舟早料到的,和珅既然早有準備,定然不會讓人拿捏住把柄,而此時皇上也無心對付和珅,所以到頭來隻福長安成了替罪羔羊,一個人若是失了勢,就要有被人隨意踐踏的準備。

這天早朝,乾隆皇帝聽完調查結果後很憤怒,當然也很震驚,他沒有想到戶部竟然被和珅安排的如此嚴實,自己的人去調查,也隻調查到了福長安身上。

劉墉阿桂等人很失望,本以為靠這才機會大傷和珅元氣的,可沒有想到,最終卻隻打掉了一個毫無用處的福長安。

劉墉有些不服,戶部雖被和珅掌管,可裏麵貪墨的情況他也多有耳聞,不可能隻皆是福長安一個人貪汙的。

隻是如今這種情況,他想指出其他人也有貪汙卻也不能,最後隻得做最後一搏。

“聖上,雖說調查結果,戶部貪墨皆福長安所為,但微臣心有疑問,福長安一個戶部尚書,貪墨了這麼多,戶部官員怎會一個不知?再者,戶部的賬目來往不可能隻由戶部尚書一人掌管的,戶部侍郎隻怕對此也是清清楚楚的吧,戶部官員欺上瞞下,實則該誅,微臣請求徹查戶部官員。”

劉墉此言一出,滿堂皆驚,戶部是動不得的,其中牽涉到的東西太多了,若隻是查查賬目,倒還好說,可若是徹查,一個官員一個官員的查,那整個戶部的官員都沒法活了。

反對,朝中大多數官員都站出來反對,其中連阿桂一黨人竟然也有反對,很顯然,阿桂一黨也是有人貪汙的,跟戶部也是多少有點勾結的。

他們可不希望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劉墉一時間成了眾矢之的,成為了朝中官員針鋒相對的對象。

柳舟站在一旁,淡然一笑,對於劉墉此時的局麵,他也沒有辦法,怪隻怪劉墉太不給別人活路了,你不給別人活路,別人就隻有弄死你。

不給好在當今聖上是個明君,雖知劉墉話是有道理的,可為了大清安定,他還是不會隨便牽連太廣的,而劉墉就算被再多人攻擊,他也還是都察院左都禦史。

事情的發展跟柳舟猜測的一樣,對於劉墉提出的徹查戶部和朝中官員對劉墉的攻伐,乾隆皇帝皆未在意,甚至連繼續交談下去的意思都沒有,隻是朝中鬧成一團,他必須平息才行。

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柳舟,當他看到柳舟那雲淡風輕摸樣的時候,頓時來了興趣,道:“柳愛卿,對於此事,你有什麼看法?”

此言一出,本來喧囂的朝堂頓時安靜了下來,所有人都將目光投到了柳舟身上,這個青雲直上,讓他們無可奈何的人,他會提出怎樣的意見?

柳舟出列,行禮道:“劉墉大人所言並非不可,隻不過治標不治本,下官有一治標治本的方法,可供戶部參考。”

柳舟說完,所有人皆是一愣一驚,劉墉治標不治本的方法都讓他們死氣活來的了,柳舟的治標治本的方法,豈不是連他們祖宗八代都給弄死了?

整個朝堂,一場巨大的風暴似乎要席卷而來。

乾隆皇帝卻突然有了興趣,戶部官員貪墨的事情,古往今來都有,除非官員清廉,不然是無法根治的,可柳舟卻說他能夠根治,奇了,真是奇了。

“柳愛卿,且說一說你所謂的治標治本的方法吧。”

柳舟頷首,道:“戶部經常出現貪墨事件,最主要的還是監管力度不夠,而且記賬方法容易篡改,微臣最近走訪民間,見一店鋪的記賬方法甚妙,用那種記賬方法記賬,收入支出一目了然,無論是誰想從中做手腳都是不能,此記賬方法叫著借貸收支平衡記賬法。”

柳舟說完,朝中一些大臣皆是不明所以,他們這些人整天除了爭權奪利,那裏對其他事情上過心,對於柳舟說的情況自然也就不清楚了。

乾隆皇帝則更是感興趣,於是讓柳舟再說的仔細清楚一些,柳舟頷首,然後將這個記賬方法詳詳細細說了一遍,以及最後核查的結果會出現的情況也都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