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難民湧入的時候,朝堂變得熱鬧起來。
柳舟雖是工部侍郎,可已經是三品官了,而根據朝廷規定,三品官有資格上早朝,不過必須站在門外。
這天早上,朝中很是激烈爭論了一番,朝中三大勢力為此爭的像菜市場兩個老媽子的吵架。
柳舟站在大殿外,寒風清冽,可聽到大堂裏的那些爭吵,他竟然有一種衝上去大罵一場的衝動,這些官員,遇事就隻考慮自己的立場,而不是考慮如何解決城外難民的事情,以及調查清楚城外的那些難民為何沒有留在自己的家鄉,而是跑到了京城來?
爭吵結束的時候,朝堂上終有有了結果,責令戶部尚書伍俊和工部尚書趙昱負責難民安置一事,按照乾隆皇帝的意思,若是讓他聽說再凍死人,就要他們兩人革職查辦。
皇上是發了狠話的,隻不過誰都清楚,話隻不過是說說而已,城外每天都有人凍死,隻要不上報,皇上又怎麼可能知道?
欺上瞞下,向來都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柳舟聽到這個之後,心頭微微一沉,這兩個尚書都不是省油的燈,就算他們能夠幫這些百姓,隻怕也不知要從中撈多少呢,而且在他們兩人的想法裏,覺得隻要這些百姓不死,不鬧事,等來年看春,此事自然不攻自破。
可是柳舟卻很清楚,這樣做無異於揚湯止沸。
因此,在退朝之後,柳舟留了下來。
在禦書房見到乾隆皇帝後,柳舟將自己心中的想法說了一遍,此事必須嚴查,為何那些百姓離開自己的家鄉來到京城,是因為京城的人願意管他們嗎?那麼他們家鄉的官員怎麼不管?
對於這些情況,柳舟很清楚,說出來,就等於是在朝中樹立了敵人,可是心中的良心讓他寧願樹敵也必須講出來。
乾隆皇帝聽完柳舟的話後,很是滿意,點了點頭:“整個朝中,就你柳舟還算清楚,這事朕已經命人暗中去調查了。”
聽到乾隆這話,柳舟不由得愕然,明君就是明君,雖然很多話都沒有說,可很多事情卻是已經暗中去做了的。
這事得罪人,所以朝中的人沒有幾個人願意提出來,隻是大臣不提,不代表皇上不知。
柳舟於此,已無話可說,於是連忙退出了皇宮。
----------------------------------------
夜色深深,寒風淒雪。
京城某處。
屋內燈光如豆,但卻暖和非常。
“事情可都安排妥當?”
“已經辦妥,請大人放心便是。”
“好,如此甚好,不過要找準時機,且不可壞了大事。”
戶部尚書伍俊和工部尚書趙昱最近這兩天都很高興,因為又有一筆錢財可以撈了。
戶部掌管錢財的出入,工部負責辦事,這其中有太多的機會可以讓他們將錢財納入自己的口袋了。
而至於城外百姓的事情,他們並不關心,也不在意,隻要他們不鬧出大亂子就行了,隨便再多開幾個粥篷,亦或者將那些穿的已經成為了破爛的衣服再扔給他們就行了。
當然,前提是這些百姓不能鬧事。
為此,在三天之後,伍俊和趙昱才慢悠悠的將國庫裏的糧食拿出來。
大雪下了三天,城外百姓不知道是怎麼過的,當伍俊和趙昱因為雪停而出城救災的時候,那些已經在寒風中凍了好幾天,手腳已經不怎麼聽使喚的人突然在寒雪中衝了上來。
伍俊和趙昱兩人將那些百姓衝來,並沒有驚慌,已經餓了這麼久,凍了這麼久的百姓,突然看到糧食和衣服,很興奮是正常的。
他們甚至很高興,他們將糧食和衣服送來,這些難民應該歌功頌德吧?
可接下來的事情就一點不正常了,很不正常。
百姓衝來的時候,不僅搶糧食和衣服,而且在他們穿上衣服拿到糧食後,竟然憤怒的對伍俊和趙昱動起手來。
積累了三天的憤怒,在這個時候突然爆發了,事情變的難以控製,沒有人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了,本來那般安順的難民,怎麼突然間變得這麼狂暴?
瘋了,這些難民一定是瘋了。
伍俊和趙昱此時無心去想這些難民是不是瘋了,他們隻在想如何能夠從這些難民手中逃出去,這些難民雖然體力不支,可他們人太多了,瘋狂起來,讓人都不知道該往何處逃了。
京城之外,一時亂入麻,而一場大亂將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