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乾隆皇帝都這樣說了,誰還敢提出一個不字,那麼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由誰來負責銅錢的鑄造了,這件事情如果做好了,當為大功一件,可眾人對此事心中都沒底,因此幾番思討後,還是將這事推給了柳舟,而且銅錢鑄造的事情,工部也是有職責的。
因此在眾多大臣商議完後,柳舟便又接了一件差事。
其實,在柳舟上奏折的時候,他便已經料到了這件事情,所以當太監連夜到柳府宣旨的時候,柳舟並未吃驚,接下聖旨,也顯得很安然。
因為在這方麵下足了功夫,又有京城兩大鑄錢局的幫忙,短短幾天後,柳舟便將樣板銅錢給乾隆皇帝送了去。
而且是親自送去的。
當時是在禦書房,柳舟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皇上,一開始還顯得拘謹,不敢抬頭,可後來見乾隆皇帝對 銅錢的樣板還算喜歡,這才鬆了一口氣。
“萬歲,此銅錢銅的比例隻有三成,因此顯得很輕,除了便於百姓攜帶外,對於朝廷對銅的需求更是得到了緩解,現在要做的事情,便是如何將此事昭告天下,如何在大清境內推廣的事情了。”
乾隆對眼前的這個年輕人更是欣賞,微微頷首後,道:“你對此有何見解?”
“古往今來,百姓皆以朝廷法度為準,隻要朝廷大力推行,想來不出幾個月這種青錢便能在大清流通,微臣實提不出有用建議。”
乾隆淡笑,他覺得柳舟說的倒不是虛言,自從大清開國以來,發行的銅幣不知更迭了幾次,可每次不都是輕鬆解決了?
“這事你辦的不錯,想要什麼獎賞,跟朕開口。”
柳舟聽到這話,連忙跪下,道:“微臣身為大清臣子,做的皆是分內之事,怎敢以此要獎賞?”
見柳舟如此,乾隆皇帝更是高興:“雖說是分內之事,可你做的不錯,還是應該獎賞的,這樣吧,賞你令牌一枚,以後可時常進宮來陪朕說說話,聽和恪那丫頭說,你是個有趣的人,也做了很多有趣的玩意,以後要讓朕也看看。”
柳舟跪在地上,道:“那些皆是微臣給公主玩的東西,聖上貴為一國之君,怎可玩那些東西,如果微臣進獻了那些東西,要被朝中大臣的吐沫給淹死的。”
乾隆皇帝見柳舟公私分明,更是歡喜,與之交談,也覺得有趣非常,如此便交談了許久。
------------------------------------------------
銅錢樣板出來之後,乾隆皇帝便很快下令發行全國,因為皇上對此事很重視,因此下麵的官員也不敢懈怠,而柳舟因為之前的事情,經常被皇上叫進皇宮,看起來皇上對他的寵信程度,比之和珅和中堂亦是毫不遜色。
鑄錢的事情結束後,柳舟難得安靜了下來,可果親王跟和恪公主卻又來纏著他做各種各樣有趣的東西,如此時間過的很快,轉眼便到了八月中旬。
中秋節前,蒙古的汗王帶領著自己的家眷和一些臣子進了京城,他們是來參拜的。
自從大清取得天下之後,他們對於蒙古的關係便是招撫,並且給了他們很多的特權,蒙古對於清朝來說,更像是附屬過。
蒙古汗王進京參拜,對於京城的人來說可是一件大事,而且也熱鬧非常,當然,更興奮的則是和恪公主,她雖身為滿人,可卻早沒有了滿人祖先策馬草原的豪情和機會,隻是她對於這些事情,卻時常向往,就像一個懷春的少女,對於得不到的東西總是興致滿滿。
蒙古汗王不同於其他藩國,因此朝廷對此是一點不敢大意的,光安排汗王以及其家眷的住處都花費了不少時間,除此之外,更是為接下來的各種程序商量了好些時候。
而就在朝廷為此忙碌不休的時候,京城某一處地方的人,正在密謀。
“蒙古來朝,我們正好可以借此惡化蒙古和大清的關係,隻要雙方開戰,我們便有機可乘。”
“隻是如此一來,天下百姓又要苦了!”
“成大事何惜小節,隻要能推翻滿清,我漢民才有出頭之日。”
屋內稍微沉默片刻,最後那猶豫的人才重重的點了點後:“好,那一切事情,皆聽韋香主的吧,隻不知韋香主想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