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5章 要求(2 / 2)

皇宮大殿之上,朝中有名望的大臣皆在,柳舟的出現,顯得很不合適,不過那些大臣看柳舟的眼神,並沒有任何驚疑,就好像他們早已經認同柳舟是他們的一份子一樣。

大殿的氣氛有點詭異,因為大家相互望著,可並沒有說話。

柳舟行禮過後,站在了一旁,乾隆皇帝看了一眼柳舟,而後示意和珅,和珅連連頷首,對柳舟道:“剛才外國使團前來遞交了他們國王的一封信,意思很明確,他們想派人常駐京城,並且想要我們大清允許他們的傳教士在大清國內自由傳教,除此之外,他們還想要我們開放珠山、寧波、天津等港口,朝中大臣對此頗有異議,萬歲想聽聽你是怎麼看的。”

和珅說完,一雙眼睛便盯著柳舟看,柳舟表麵雖然平靜,可內心卻隱隱感覺到不妙。

朝堂上發生任何事情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乾隆皇帝要聽自己的看法,也絕非偶然,柳舟可以肯定,有人要針對他。

柳舟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工部郎中,像這種事情,乾隆皇帝一般情況下是不會來征求自己意見的,除非朝中某位大臣有向皇上暗示自己。

這個人是誰,現在並不能查出,不過事後柳舟一定能夠查出來,而現在柳舟要做的,是如何應付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並不容易解答,如今西方國家資本主義正如雨後春筍般的發展,雖然他們的實力暫時無法跟大清朝的相比,可幾十年後,一切都會變過來的。

而柳舟也很清楚,這些外國使團來大清的目的,並非交換禮物那麼簡單,他們隻怕除了想增加貿易港口外,還隱隱有殖民的意圖吧。

本來,如今的大清閉關鎖國,若是能跟其他國家有所聯係,對以後的發展是很有用處的,可如果同意了這些外國使團的要求,又很容易使大清喪失一部分主權,而且開貿易港口,以及傳教士自由傳教,不應該是這樣的。

再者,柳舟人微言輕,雖說乾隆皇帝要聽他的見解,可他說的話卻不一定有用。

柳舟稍微沉思片刻,而後說道:“我大清自古以來就有佛家道教,外國的傳教士是什麼教,對我大清又有什麼影響,實在難以預料,讓他們自由傳教是不行的,至於讓他們常駐京城嘛,倒可以考慮。”

柳舟說完,便立在了一旁,他的見解就這麼多,因為他隻能說這麼多,因為說的再多了,就容易引起乾隆皇帝的反感了。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之上,微微的點了點頭,他也覺得讓外國傳教士在大清朝隨意傳教有些不妥,萬一他們成為了天地會一般的教會,那可如何是好?

而且乾隆皇帝對外國的那套規矩一直看不上,連下跪都不會,指不定怎樣教壞他的臣民呢。

乾隆對柳舟的回答滿意,可有些大臣卻是不滿意的,所以他們適時的站出來提出,柳舟還沒有說開放港口的事情呢。

開放港口,對於大清的發展絕對是有利的,可此時的柳舟很清楚,自己的看法無論怎麼好,當今萬歲都是不會同意港口開放的,他們自視甚高,又擔心港口開放受人影響太大,他們是絕對不會這麼做的。

既然知道乾隆皇帝不會同意,柳舟自然也就不會說了。

朝中大臣催促的緊,乾隆皇帝則微微凝眉:“好了,我大清已經開放了幾個港口了,足夠跟那些外國人進行貿易了,這群外國人,竟然還不知足。”

乾隆聲調微冷,這些大臣都是經曆過各自堂爭的人,一聽皇上語氣不對,皆是閉口不言。

乾隆皇帝誇讚了柳舟幾句,而後便宣布退朝。

柳舟回去之後,派人調查了一下今天朝上的事情,可是結果卻讓他有點吃驚,因為今天早朝建議皇上找他來問一問看法的人,竟然是劉墉。

這倒是柳舟萬沒有想到的,劉墉是清流派的頭領,做人一向很是正派,按理說應該沒有理由陷害自己才對啊?

柳舟對於這種情況很是不解,知道第二天他又聽到了一些情況。

那便是劉墉也看出了那些外國使團的陰謀,因此是反對傳教士以及各種情況的,可他又擔心自己提出反對後和珅一黨跟自己反著來,所以他才找了自己這個半局外人來。

柳舟弄明白這個時候,苦笑了一下,這事倒真是有點為難他了,不過幸好他能及時看出這裏麵的道道,再者就是他也能明白乾隆皇帝是怎麼想的,不然劉墉可就害苦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