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舟又行禮道:“微臣在餘平的時候,曾遇到過一位洋人,略懂一點洋文,微臣願意一試。”
乾隆頷首,道:“好,你且與這幾位洋人交流一下。”
柳舟躬身行禮,而後來到那幾個洋人跟前,先用英語給那些人打了個招呼,隻是那些人聽到柳舟的話後,表情有些漠然,仿佛根本聽不懂。
而旁邊的幾位大臣見此,竟突然生出些許幸災樂禍的心思來。
而這邊的柳舟,則微微凝眉,他打的那個招呼,在西洋還是很流行的一個招呼,在很多國家都是通用的,這些洋人能夠到大清來,定然是那幾個國家的人,這個招呼他們不可能不懂的,可這些洋人竟然漠然,柳舟懷疑這其中有問題。
這樣想定之後,柳舟淡然一笑,用英語跟他們再次交流,說道:“諸位是哪國人本官並不知曉,不過你們這般藐視我大清,隻怕你們還沒有想過後果吧,如果我們不能與你們交流,你覺得你們能活著離開這個殿門?”
那些洋人神色微微一變,柳舟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對的,於是繼續說道:“諸位是商人,在我大清沿海想必已盤旋許久,對我大清的語言應該略有所通吧,本官看來,你們分明會說我大清語言,可卻不說,如果本官將之奏明萬歲,你們可保得住自己的腦袋?”
洋人徹底慌了神,他們是沿海的商人,隸屬於葡萄牙人,此時的葡萄牙在海上很是厲害,因此這些葡萄牙商人便想在大清的宮廷呈一呈威風,本想在大殿上說些他們葡萄牙如何強壯,兵力如何強的話,可進得紫禁城,看到那富麗的宮廷,他們才發現他們葡萄牙跟大清的紫禁城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可幾人又心有不甘,於是便想出了這樣一個辦法,他們就是不開口說話,裝傻,隻要大清的人沒有人能夠跟他們交流,大清的這個臭,還是要出的。
可如今不能了,因為有人看出了他們的陰謀,他們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他們實在很奇怪,他是怎麼看出來的?
柳舟見這幾位洋人慌了神,立馬又道:“幾位也不必驚慌,本官知道你們懂英語,我們且以英語交談吧,若如不然,本官要你們今天便喪命於此。”
那些洋人聽了柳舟這話,神色微鬆,且連連表示感謝。
旁邊大臣本來正幸災樂禍,乃至看到那些洋人慌了神,隨後又開口講話,不由得有些失望,而其他比較正直的大臣,則略感欣慰,若今天無人能與這些洋人交流,那他們大清的臉麵,可就真的是丟盡了。
柳舟這邊跟洋人達成協議之後,這便向乾隆皇帝複命,乾隆皇帝臉上大有光彩,道:“想不到柳愛卿倒是個不可多得的才子,這樣吧,圓明園建造的事情,就交給你來辦,你與這些人擬一份奏折出來,讓朕先看看。”
這可是肥差,朝中的那些人不知道盯多緊呢,如今見這塊肥肉如此輕鬆的便掉進了柳舟的嘴裏,他們如何能忍?
最先站出來的是都察院右都禦史吳省欽,吳省欽身為右都禦史,是都察院的二把手,身份僅次於劉墉,但他是和珅的人,這些柳舟早已打探清楚。
吳省欽站出來後,朝乾隆皇帝開口道:“萬歲,這柳舟嘀嘀咕咕說了一番話,我們誰都沒聽懂,焉知他不是在騙我們?”
身為都察院左都禦史,吳省欽是根本無法接到修建圓明園這樣的事情的,不過其弟吳省蘭乃工部侍郎,在工部的地位僅次於工部尚書趙昱,這夥人都是和珅的人,有此肥差,不撈就太可惜了。
隻是趙昱和吳省蘭身為工部的人,皆不好意思開口,因此隻能讓吳省欽站出來說話。
這也是他們一早就商量好的。
這等肥差,要爭的人不少,興許到時朝中幾大勢力皆會動手,他們工部有人,近水樓台先得月,若是被人搶去,就太說不過去了。
而吳省欽這麼一開口,其他朝臣紛紛上前來發表意見,有支持吳省欽的,有反對的,也有表示這事應該交由誰誰的。
乾隆皇帝當了幾十年皇帝,他的這些臣子心裏怎麼想的又豈會不知,而就在乾隆心有微怒的時候,和珅突然站出來說道:“萬歲,其實此事尚不需要做決定,剛才萬歲已經說過,要柳舟和這些洋人先拿出一方案來,微臣覺得,一切等這方案拿出來之後再做決定,也是不遲。”
此話一出,朝堂皆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