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鬼中趣聞(一)(1 / 1)

楊力:“嗯。不過還有別的分類分支。隻是這十二種是最為常見的。比如魍魎鬼,這類鬼傳說是顓頊氏的三兒子中次子死後所化,它的哥哥死後化為疫鬼,弟弟死後化為小兒鬼(《論衡》《搜神記》等書記載)。魍魎鬼生活在山中,長的像三歲的小孩子,紅眼睛,長耳朵,黑中透紅的身體,一頭漂亮的烏黑的頭發,最喜歡學人的聲音來迷惑人們。魍魎鬼有讓人得怪病的能力,它喜歡藏在山中的樹林裏,傷害不知情的人,魍魎鬼很怕腰鼓聲,古代人常用這種方法驅除魍魎鬼。成語中“魑魅魍魎”原意為各種妖魔鬼怪。但其實“魑”、“魅”、“魍魎”這是3種妖怪。”

忙碌著燒烤的張誌和李師姐兩人,也就一邊刷燒烤,一邊聽著他們聊。

季妙妙也說道:“膏盲鬼其實和厲鬼一樣,是一種複仇鬼,他是利用做了傷天害理事情的人,害怕報複的心理,從人心中生出的一種鬼。他會變化成為你心中最害怕的人和鬼怪的模樣,所謂“心中有鬼”指的就是膏盲鬼。少做虧心事,膏盲鬼自然不會上門。”

楊力:“還有既算常見又不算常見的,一種叫影子鬼的,在夜裏,有時你會看到一個怪影超過自己的影子,而這個影子根本不屬於你,周圍也根本沒有人!別慌,破解方法就是脫下一隻鞋子(男左女右)拋向天空,鞋底朝天方即可,然後一隻腳跳七七四十九步猛然回頭怒喝“快滾!“,即可。”

沈蘇秦說:“說到鬼,裏麵有一種叫疾行鬼。此鬼疾行如風,來無蹤,去無影。以肮髒的東西為食物,吃後肚內發作,痛得死去活來。他生前是僧人,身著法衣,四處化緣,假說是為百姓治病,實際上將化來的錢財全部揮霍享用。因而遭破戒之報應。後來,閻羅王因他行走快捷,命他在鬼門關和閻羅殿之間通風報信。”

楊力:“對,這些地下官府的鬼也有幾種。比如無常鬼。就是我們所說的黑白無常。是人死時勾攝生魂的使者。”

“黑白無常二人生前乃是一對好兄弟,稱為“七爺”、“八爺”。據說,謝範二人自幼結義,情同手足。有一天,兩人相偕走至南台橋下,黑白無常天將下雨,七爺要八爺稍待,回家拿傘,豈料七爺走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八爺不願失約,竟因身材矮小,被水淹死,不久七爺取傘趕來,八爺已失蹤,七爺痛不欲生,吊死在橋柱(所以很多白無常的形象是伸著長長的紅舌)。閻王爺嘉勳其信義深重,命他們在城隍爺前捉拿不法之徒。有人說,謝必安(白無常),就是酬謝神明則必安;範無救(黑無常),就是犯法的人定無救。”

“黑無常是八爺,但身手較好。白無常是七爺,從很多民間傳說故事中分析,白無常多為懲治那些“不夠稱”的,隻是手拿哭喪棒。而黑無常是專拿鏈子、鐐銬捉拿惡鬼的。”

何源插嘴:“別看黑白無常雖然捉拿鬼魂,但還是有搶道的。比如拘魂鬼。相貌與常人無異,常常結伴出入,喜穿紫衣.他們身上藏將死者的名字和時間的名冊,按照時間到達將死者的身邊,呼喚將死者的名字,聽到他們呼喚的人,靈魂就會出竅.之後拘魂鬼會拿繩索捆住魂魄,將其帶往冥界.是的,他們就是和黑白無常搶生意的....”

季妙妙說:“牛頭馬麵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鬼城酆都,及各地城隍廟中,均有牛頭馬麵的形象。牛頭來源於佛家。牛頭又叫阿傍,其形為牛頭人身,手持鋼叉,力能排山。據《鐵城泥犁經》說:阿傍為人時,因不孝父母,死後在陰間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許多誌怪小說中都有牛頭馬麵的身影,而且它們容易收受賄賂,常被責罰。佛教最初隻有牛頭,傳入中國時,由於民間最講對稱、成雙,才又配上了馬麵。”